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3月1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天若有情 意外的采访结果 图片新闻 稿约 体育明星海外大走穴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意外的采访结果

陈浩

他姓李,是厂里的老劳模,一九五八年入厂的工人师傅。对于我的采访,一开始他并未表现出多大的兴趣,问一句,答一句,寡淡淡地——他是有名的“老蔫”。后来话题说到技术,他又像换了个人似的,眼神儿都变了。

“嗨,您甭听那伙人瞎吹,什么出类拔萃,不敢当,不敢当……”他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连说了一打儿“不敢当”,之后,又用很认真的神色看着我说:“干咱这行的,就凭技术吃饭呢,没两手像样的活儿哪成。”

“是呀,听说您的车细长轴就是个绝活呀。”我见谈得入港了,便进一步“诱导”,顺手按下了录音机的录音键。没想到,他的话匣子一打开,还真能谝——

嘿嘿,也算不得啥绝活,不过,这细长轴也的确不好干,没一点功夫,车出来的不是“油条”就是“麻花”。不是有那句话吗,“车工怕车杆儿”,当初为了跟我师傅学这手活儿,可真把功夫下扎了。说到我师傅,老头子脾气大,训起徒弟来跟训孙子一样,可我们当徒弟的都服他。有句老话,“严师出高徒”嘛。

“啥?我的徒弟?唉,算让您问着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这。徒弟倒是带了几个,可没一个能拿得起的,想起来,总觉得怪愧得慌,对不住厂里。眼看着后继无人,我心里呀,急着呢。”

“有些人背后说我自私,不肯教徒弟真招儿,留一手。这话他妈的一点味都没有。现在又不是旧社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徒弟有两手儿?一提起来,这是谁谁谁的徒弟,我脸上也有光啊,可是……唉!”

就说头一个徒弟吧,小伙倒是个老实勤快的人,刚跟我学徒时也挺用心,还说非得要把我这手绝活学到手呢。可一场文革把他冲昏了头,成天东跑西颠地斗呀、批呀,结果咋样?一颗武斗的枪子儿把他肚子穿了个洞,险些把小命儿也给丢了。后来,伤虽然好了,元气可伤了,干不了车工了,只好改行当了保管。

轮到第二个徒弟呢,虽然是太平盛世,却又赶上个“全民经商”,小伙子脑瓜灵,胆也大,连跟我商量都没商量,留职停薪南下做生意去了,到现在也没回来。来信说,这下子大发了,成了个啥公司的经理,净跟老外打交道,比他师傅强多喽。信上还说让我早点退休,去他那享享清福。小伙子心眼儿倒挺好,没忘了他师傅。可您想想,我能去吗?眼看着厂里快青黄不接了,咱撒手不管,不说什么主人翁精神吧,就是良心上也过不去啊。您说呢?

去年,车间又分给我一名技校生。娃蔫蔫的,爱琢磨事儿,我挺喜欢,真想技术早点传给他。我这一把年纪了,时间不等人啊。可没几天,我发现这娃跟咱想的不一样,他对技术并不感兴趣,整天点灯熬油地读啥电大,想弄张文凭,将来去当干部,坐办公室,根本没把他师傅的这手活放在眼里。想说说吧,又觉得人家娃也没啥错,人各有志嘛,难道还非得跟你摇一辈摇把就有出息?再看看周围,奔文凭的也不是他一个呀。人家要求上进,咱就别拽后腿啦。就这么着,进厂快两年了,干起活来还不顶个人用。心没在这上嘛,我有啥招?

唉,我咋也琢磨不透,现在这年轻人是咋想的,放着技术工作不干,都愿往后勤、辅助单位跑,年轻轻的,当个保管员还觉得挺美。我们那时候,谁要是分到后勤单位,还闹情绪哭鼻子呢。你瞧,刚好翻了个个儿。这样下去咋行呢?领导就不想想办法?找找原因?等我们这帮老家伙干不动了再抓,恐怕就晚喽。得,我这一谝又没完了,一堆活儿还等着呢,不陪了。

他又站到了车床前,瘦长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

编后 李师傅的一番话引人深思:工厂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学技术?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现在许多工厂只抓青年人的初中高中资历(而且考试也多是互相抄袭,混个合格证书而已,动真格的不多),真正抓技术学习的工厂很少,工厂的领导们如果还不及时抓起来,到时候后悔可就迟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