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4月30日

陕西工人报第2版 向“五一奖章”获得者学习

当前版:第A2版:第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2版
02

向“五一奖章”获得者学习

曹双虎

男,40岁,咸阳市汽车运输公司驾驶员。他以全心全意为货主服务的思想,经常深入到货主单位调查了解运输市场情况,为货主代办提货手续;以优良的服务和迅速的办事效率,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争取了货源。他在工作中舍得吃苦流汗,精心保养和维修车辆,努力节约生产成本。1989年至1991年,他驾驶的国产东风牌货车共实现营运收入27万余元,上缴国家利税63870元,节约汽油2383公升,安全行驶162900公里。他还积极为企业收回外欠运费50万余元,1991年所驾车辆被陕西省交通厅命名为“红旗车”。

文彦生

男,三十九岁,陕西第九棉纺织厂工人技师,中共党员。他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技术,先后三十七次受到企业及省纺总公司表彰奖励。他自学高等技术理论,掌握多种技术。工作中勇于创新,设计出电动锯床,提高工效八倍,节资上万元;研制出深井泵出沙器,节约资金十余万元;制造出电动导链,提高工效五倍。二十年来,他完成较大技术革新、改造四十四项,总效益三十五点六万元。通过修旧利废,共为工厂节约资金三点二万元;他拒绝他人高薪聘用,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无私奉献,积极进行青工技术培训辅导,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

张世成

男,四十二岁,铜川供电局宜君电力局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他一九六九年从北京来到宜君插队,扎根山区二十余年,同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次放弃返京机会,把青春年华贡献给了老区人民。自从参加电力工作以来,他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想尽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被当地群众称为“光明使者”。他所在的班站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为了工作,他连续几年不回家探亲,老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工作中,他自觉维护党的威信,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被西北电管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九九零年被评为能源部劳动模范。

王建成

男,52岁,陕西省无线电信局南郑微波站站长,中共党员。他坚守高山微波站十余年,带领全站同志,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几年来,他走访了全站90%以上的职工家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根据高山站的特殊情况和个别职工不安心的实际,深入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把“艰苦环境不怕苦,困难面前莫畏难”的标语写在了巴山之颠,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他一个人几年中累计放弃休假330多天。不管是冬日大雪封山,还是夏天暴雨瓢泼,他总是带头下山背粮背菜,保障山上生活。1991年他被评为全国邮电特等劳模。

董兆军

男,29岁,冶金部第九冶金建设公司工人技师,中共预备党员。从1984年开始从事焊接工作以来,他迎难而上,苦练技术,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先后攻读了《焊接工艺学》、《金属工艺学》等十几部专业书籍,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心得笔记,终于掌握和练就了一手报效祖国的焊接绝活,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还为外地培养了40余名合格电焊工。1989年7月,在全国冶金系统青工技术大赛上夺得焊工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团中央和冶金部分别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国冶金青工技术能手”。

黄青山

男,五十二岁,西北有色地勘局七二总队工人,中共党员。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热爱本职,埋头苦干,对工作不分份内份外,苦、脏、累、险活抢着干,利用工余时间义务运送钻探材料八十余万斤,回收物资五万余元,一九八七年到一九八八年,两年间共搞小改小革十二项,节约资金一点一万元;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冒险抢救落地高压线、跳入蓄水池用身体堵漏,奋不顾身保护国家财产;年过五十仍坚持在野外作业第一线,自觉以模范行为影响青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所在分队成为全局完成任务最好的先进集体。他先后被评为冶金部、陕西省及中国有色总公司劳模。

李玉虎

男,三十二岁,陕西省档案馆科研室副研究员,中共党员。他全心致力于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极简陋的设备和实验条件下,孜孜不倦,顽强攻关,七年共获重要科研成果七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三项为世界首创,攻破了国内外档案保护界长期未能解决的重大难题,分别荣获一九八八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优秀新产品奖、国家发明三等奖,他本人先后荣获省直机关模范党员、省劳模等称号,一九九一年被中宣部和国家教委评为“八十年代优秀大学生”,一九九二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颜福澄

男,62岁,国营长岭机器厂高级工程师。他从事科技工作30余年,先后主持了我国雷达7个产品15个重大课题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1982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被国家科委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82年以来,致力于纺织电子产品开发,指导和参与仿制改进DQS—401电子清纱器,获省科技成果奖、国家优秀新产品奖;主持研制DQSS—1型电子清纱监测装置,通过部级鉴定,达到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技术开发优秀奖和国家专利;研制成功Y6—131条干测试仪,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路宽

男,39岁,西北林业机械厂销售员。他热爱本职,钻研业务,热情周到地为用户服务,帮助用户掌握本厂产品的性能和操作技术,先后组织操作、维修培训班20多期,积极为用户的生产经营提合理化建议,深受用户信任;他每年1/2以上的时间出差在外,常常步行上百里到深山老林的采伐点和林场推销产品,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亲自用本厂产品为用户做灭火表演,成功地打开了销路。1986年以来,完成销售任务逐年上升,1991年达到616万元,占全厂销售收入25.3%,回款率100%。连续两年获省森工系统劳模称号。

王尚锦

男,四十九岁,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他潜心钻研压缩机技术二十余年,在国内首创全新的“离心式压缩机全可控涡三元设计法”,从一九八九年起先后在攀钢、首钢等企业的设备改造中加以应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一点二八四亿元。他的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机械部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可控涡三元叶轮技术”获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国家教委最高奖——“耕耘杯”,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推广项目。他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每年总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中推动技术进步,被许多企业称为“科技财神”。

王炜

男,三十五岁,陕西省第四建筑公司副经理,中共党员。他坚持改革,善于管理,在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零年第一轮承包中兼任第一工程处主任,三年共盈利一百二十三万元,一九九一年实现利润四十七点五万元,甩掉了连续多年的亏损帽子。一九八九年以来,他参与进行的开发、推广科技应用项目十二个,获直接经济效益三十五万余元,其中“芯管内振拉模机”填补西北地区空白,被省科委、建设厅列为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有两个施工预算程序微机软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被陕建总公司列为“八五”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一九九一年他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韩增荣

男,52岁,西安雁塔水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他坚持改革开放,经营管理有方,担任厂长11年,使原来濒临倒闭的小厂改变了面貌,成为年均利税递增31.15%的稳定发展的中型企业。雁塔牌水泥连续10年保持省优和部优,新开发的525#硅酸盐水泥荣获国优银奖,填补了省内空白。企业连续3年蝉联全国水泥“标兵企业”。他勤政廉洁,甘当公仆,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十余年没有休过节假日。他还把第一轮承包三年应得承包奖7万元全部用于奖励生产、技术等方面有贡献的职工。1991年获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党秀云

女,51岁,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工会主席,中共党员。她牢记工会主席的职责,不忘共产党员的义务,结合工会工作特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千方百计调动职工积极性。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发动群众献计献策,近三年组织职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创效益338万元。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攻关,完成科研和技改项目67项,解决了生产难题。她心系职工,时刻不忘替职工说话办事,做职工的贴心人。她还为工会干部制定了“文明必赞、有病必访、有难必帮”等“八必”制度,为职工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职工群众的赞誉。

张贵田

男,六十岁,航空航天部〇六七基地主任、总工程师,中共党员。他三十多年如一日,艰苦探索、忘我工作,为发展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研究、设计和组织领导的科研项目均取得重大突破,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国防科委成果奖、航空航天部重点型号突出贡献奖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他本人被评为陕西省党风建设先进个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他的带动和领导下,一九九一年〇六七基地被树为航空航天部先进集体和陕西省“发扬延安精神”先进单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