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5月09日
头版
01

国棉五厂采用新项目招标承包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突破了纺织“围墙”,解除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是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本报讯 在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对企业进行整体优化时,西北国棉五厂采取“先立后破”的原则,将安置富余人员问题当头等大事来抓。该厂别具一格地陆续推出4批30多个新技术项目,在五棉集团内公开招标承包,从而较好地稳定了职工情绪,在解除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企业的后顾之忧,发挥编外人员的聪明才智,扩大就业门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不是为减几个人,解聘几个干部,减发一些工资,而是通过改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有一个新的发展,这是西北五棉集团决策层在企业进行转换机制时得到的共识。厂劳人部门从调查摸底中得知,目前可以裁减下来的富余人员达500——600多人,这些人中有“五大”和技校毕业生;有上常日班的保全、保养工;有动力、安全等输助部门的职工和科室精减的一部分干部。这些人中有相当一批是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但由于条块分割、机构重叠等旧体制影响,造成了富余。如果在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中被裁掉了,是很可惜的。

怎样将企业的这些“负担”变成财富,引导职工摆顺全局和个人关系,西北五棉集团一方面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厂报等舆论工具宣传企业的处境、改革的方向,首先让职工想得通,成为整体优化,转换机制的拥护者和积极参与者。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寻找门路,解决富余职工的就业和出路问题。厂里针对纺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决定突破纺织“围墙”,将经营范围伸向科技领域,全方位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扩大就业门路。从3月份开始,副厂长林于秦亲自带人跑了北京的中国专利局、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和西安交大、西安机械研究所等11家信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收集各行业各门类有价值的发明、新技术信息1000多个,经过认真筛选,推出4批30多个新项目,公开在集团内招标承包,以消化吸收企业过剩人员。

这些项目都是“短、平、快”的新技术项目,能较快占领市场;厂里又在资金、利润留成、人员、场地等方面给以优惠和扶持。所以,当新项目开发招标承包公告在厂里一贴出,就一石击起千层浪,产生很大冲击波。集团内的许多集体单位和个人都跃跃欲试,进行市场可行性分析,希望在招标承包中获胜。目前,第一批招标承包已结束,推出的10个新项目已有8个项目招标成功。五棉集团星火机械厂发挥自身机械加工的优势,当仁不让地应标成功多功能上楼车和自动可调式阳台;丁建华等3位“五大”毕业生很早就对电子玩具感兴趣,并有详细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报告,这次他们如愿以偿,成功应标了电脑仿声娃娃和音乐酒杯的技术项目。据集团领导介绍,这些新项目承包牵头人多是一些事业心强、干劲大、平时被埋没的人才。这次招标承包新项目既能施展他们的才能,也能解决富余人员出路问题,群众积极性高·目前许多人在积极应标已出台的第二批的6个项目。

本报记者 刘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