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6月0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我观模特表演 呼啦圈现象 图片新闻 黎明 蔡妻(散文) 图片新闻 哪国名字 苦练“基本功”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哪国名字

韩晓晖

前不久,家人买了些小食品,以充饭后茶余佐闲谈之资。内有两种,一名日“克力架”,一名曰“斯考奇”,颇有新奇洋味。岂料品尝之后,克力架似与饼干味同,斯考奇其状其味又与过去所吃硬糖无二。这时,略知英文的我才恍然大悟:“克力架”、“斯考奇”不正是英文“饼干”、“硬糖”的译音吗?于是合家又多谈笑之资。

如果说“克力架”之类还有些天真之态的话,时下某些产品则就显得成熟多了。例如一种香烟名曰“詹姆士”,如无一番考证,我是断断不会相信此地道“洋”牌子乃省内某卷烟厂“荣誉出品”的。至于大街上跑的小轿车,什么“奥迪”、“雪铁龙”、“五十铃”之类,若没人告诉,孤陋寡闻的我也绝对想不到这是中国大地上的产儿。甚至连绵羊也来凑起了热闹:某个绝对正宗黄皮肤培育出的新产品种愣起名叫“美利奴羊”。叫人想起有一帧漫画画的一只羊自己给自己添上了三点——变成绵“洋”了。

这股“洋”名之风据说越来越时髦,且有风靡各个领域之势。君不见,报载上海等许多大中城市,校园里起洋名那是平常之事。并且有人还振振有词,说起洋名有诸如便利交际等等优点。遗憾的是鄙人尚不开化,又兼善胡思乱想,看着文章中的优点A、B、C,却只想起了《红岩》中那位染了满头金发的、中央社特派记者玛丽小姐。

不过,取名或取“洋”名那是个自由,不便干涉。要说的只是,如果你在某个洋节(例如情人节、圣诞节之类)收到帧贺卡,上面凤舞龙飞地署了个“Mary”或“Tom”之类的名字,你可别大惊小怪哟!你尽可叼支“詹姆士”(女士则可含颗“斯考奇”之类),静下心来仔细地去猜,这“Mary”究竟是小时候爱流鼻涕的三妮呢,还是曾被你揪小辫弄哭过的臭丫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