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心如红烛二十春
肖榕张涛
一身铁路制服,一头灰白掺半的缺少光泽的齐耳短发,走路微微前倾至少属于“半残”之列的矮小身材,还有那满脸沟壑般的皱纹。
她说在讲台上跋涉了20多年了,对美容霜、对“三合一”、对时装始终也产生不了感情,心里只有那三尺讲台,只有那换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
1965年,年仅19岁的呼秀珍就踏上了陕西陇县铁小的讲台。27年中,因工作需要她先后换过两所学校两个单位,但始终没有丢下过教鞭。1978年回到了母校咸阳铁中后,她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就从这里开始了。
翻开呼秀珍的教案本,扉页上写着:“用教案铺就我的人生”,“向45分钟要质量”。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总要反复琢磨。在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她借来了周总理的画像、生平图片、哀乐磁带,又精心地布置了教室。讲课时,她那充满激情的朗诵、加上音乐、图片等形象化的手段,把同学们带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经过多年刻苦实践探索,呼秀珍总结出一整套新颖、形象、生动的教学法。1991年,她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全国中青年教师初中语文教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现在的中学生,升学率是个焦点问题,它成了评估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呼秀珍却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会使学校对不起社会,学校要考虑到社会各层次的需要。在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把育人看得更为重要。1990年,结合咸阳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呼秀珍在班级中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爱我家乡咸阳”的主题班会,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海湾战争期间,她又在学生中开展了“爱和平、爱人类”的活动,全班同学自发捐款献给了科威特,科威特住华大使北疆先生亲自给他们寄来了感谢信和纪念品,对中国小朋友的正义之举表示感谢。针对铁中学生的父母大多都战斗在修铁路、架桥梁的生产第一线的情况,呼秀珍又在班级中开展了“爱父母、爱铁路”的活动,组织学生办《安全小报》,激励学生争当“安全小帮手”,她能发现和挖掘出每个孩子的特长。在呼秀珍的班上,有过被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授予的“全国大雁型好队长”——李晓雁;有过国际硬笔书法大赛的获奖者——康继明;有过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工人、士兵、科技工作者。她所带的班连续13年被评为优秀班级。
呼秀珍的丈夫是个有残疾的铁路工人,两个女儿都上高中,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好妻子、好妈妈的家庭,但呼秀珍竟腾不出时间为女儿织一件毛衣,顾不上照顾病中的丈夫。好在孩子们理解,妈妈为之操劳的还有更多的孩子。是啊,赵欣英同学家庭生活困难,春节前,呼秀珍把自己女儿的新衣服送到了赵欣英的家;对自幼失去双亲的李晓雁同学,呼秀珍像慈母一样关心备至,使她健康成长……
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一种精神就有一种事业。呼秀珍先后25次受到省、市、部、局的表彰。4次被评为陕西省、铁道部的“劳动模范”、“先进教师”。去年9月,她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今年2月份,又被铁道部、铁道部政治部授予“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