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6月30日
头版
01

服务于改革开放 致力于壮大队伍

我省党建工作展现勃勃生机

本报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各级党组织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针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使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广大党员锐意改革、无私奉献,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了我省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1978年至1991年,是我省党建工作发展最好、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这13年里,我省各级领导班子“四化”建设迈出了很大的步伐。1982年机构改革以来,全省共提拔了32万名中青年干部进入县以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文化专业素质也有很大提高。1991年,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达到628442人,占干部总数的81.7%,较1987年提高了33.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9524人,占31%,较1987年提高了13.4%。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严格对党员的管理,进行党员重新登记,清除不合格党员,使党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战斗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振兴陕西的可靠的中坚力量。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吸引力明显增强,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到1991年底,全省累计申请入党人数已达304256名。全省已有党员1612460人,占总人口的5.1%,比1978年增长了33.2%,工人党员在党员队伍中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1%上升到1991年的19.8%。

这十几年来,我省党建工作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紧密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改进工作内容和方式,力求在工作全过程和单个环节上提供有效保证。1990年,结合“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这个经济工作重点,在全省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忆传统、作贡献、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我为党旗添光彩”等多种活动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把“忆传统”和“作贡献”紧密结合起来,在增产节约、挖潜改造、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出突出贡献。同时,坚持经济工作搞得不好的不评先进,防止出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保证了经济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本报记者 齐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