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8月08日
第2版
02

开掘活力的源泉

——厂长胡学忠、党委书记林华明访谈录

编者按: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组这些细胞的作用,只有这些细胞活力增强了,企业才能充满无限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国家二级企业、陕西省先进集体——兴平化肥厂,真抓实干学吉化,扎扎实实搞好班组建设,使班组这个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们夯实班组基础增添企业活力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最近,本报记者组成报道组专程赴该厂现场采写了一组系列报道,自今日起连续刊登,以飨读者。

工厂的基础是班组,班组的核心是人。

——题记

作为省政府超前改革试点企业、陕西省先进集体的大型骨干企业——兴平化肥厂效益为何好?活力为何旺?带着一个个疑问号,我开始了第一天的实地巡访。

7月31日清晨7时20分,距上班时间还有40分钟。第一批上早班的人们已迎着缕缕曙光鱼贯而入厂区,翠绿的草坪和树荫衬托着雄伟的铁塔和厂房,窗明几净,道路整洁,令人心旷神怡。

我绕厂区一周后,又依次巡视了金工车间、机修车间、机动处、安环处等地,只见工人们或清扫卫生;或更换工装;或整理现场;头戴杏黄色工作帽的计控处仪表班工人正列队点名,排队上岗……一切都井井有条。机修车间主任景剑朝告诉记者:“车间领导和班组长提前到岗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工人们提前上班更是屡见不鲜。”

8时40分,当我踏进冷冷清清厂办公大楼,却惊讶地发现厂级领导办公室几乎都唱的是“空城计”。他们为何不按时上岗工作呢?“厂长们上班第一站准在总调度室哩!”一位40岁左右勤务员如是说。原来厂领导上班先到总调度室巡查已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我正欲奔总调度室却与风风火火上楼的厂长胡学忠撞个满怀。于是,寒喧落坐,话匣拉开。

当我谈及清晨进厂的所见所闻时,老胡乐呵呵地说:“工厂如同部队,部队靠铁的纪律,靠连队来打仗。我们靠一个‘严’字,靠班组来生产,没有扎实的班组基础,也就没有兴化厂的今天!”

不是么,6年前的兴化却是另一种景象:企业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懈,产品滞销积压,职工人心涣散…

“从严治厂,首先要从班组抓起。要搞活企业,就要把班组搞活。要搞活班组,先要把人搞活,这是开掘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是兴化厂改革实践的切身体会。我们兴化有3500多个职工,集结在257个班组,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行为,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组并通过职工予以实现。我们在抓班组建设中,学习吉化人“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党政工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常抓不懈。在标准化、程序化、定量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班组建设进行深化、细化、优化,真正把班组建设成两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建成职工第二个家,只有这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口号才能真正从墙上走进大伙的心坎,人的活力才能得以调动起来。”老胡侃侃而谈着。

公出刚归的党委书记林华明,风尘未洗就与我聊了起来:一天晚上,他与其他几位领导干部按惯例到全厂车间生产班组巡查,一位年轻的班长却说:“怎么还不放心哪!我们是信得过班组,又是企业的主人,尽职尽责是份内的事儿,可千万别小瞧了我们喽!”这句近乎半认真半玩笑的话语,对领导干部触动很大。是啊,过去职工抱怨他们都成了制度的奴隶,今天职工切身感受到了主人翁意识。群体意识终于产生了群体效益:今年上半年全厂实现利税2509.87万元,实现利润1683.73万元,再次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

“人们通常说,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细胞有活力了,细胞变健壮了,兴化就有希望了!由于班组工作扎实了,设备维修质量大幅度提高了,闲置的维修人员发挥潜力,自己牵头共完成工厂建筑安装工程量达1000多万元。现在只要有突击性任务,就会出现大家争着抢着干的好局面。”谈锋甚健的老林,呷了一口茶又滔滔不绝地说着。

胡学忠几分调侃地说:“依我说,兴化厂的厂长是好当的。平时很少有职工找上门来,我有一半的时间可蹲班组,下基层。因为很多问题已在车间班组解决了。嘿!你别说,要说冷清还真数办公楼了,要说办公楼的卫生状况还真不及标杆班组呢!”

本报记者 桂维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