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8月3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丹青弄潮看孙郎 中国电影的四次高峰 “鸡鸣狗盗”与“内部创业” 谈麒说马 军阀韩复榘的“演讲” 《乱世瓢丐》 经济联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谈麒说马

曹受烈

京剧老生流派众多,而其中最善于突破传统程式,又能将形式美与生活美相结合,且能编演新戏,创造新角色最多,名扬海内外的当属周信芳与马连良。

说来也巧,马连良和周信芳非但爱演白胡子戏,戏目相同的也不少,如《四进士》《青风亭》《九更天》《打严嵩》等。

两位艺术大师,谁应排列首位,半个多世纪以来,众说纷纭,未见分晓。现就一些行家观点综述如下:

戏剧评论家黄宗江认为《青风亭》马连良、雷喜福的演出他多次听过,是胜过先贤的,但是最接近生活而又高度提炼、最感动人、大有惊天动地鬼神之势的,确属周公信芳。

名净裘盛戎陪马先生、周先生都演过《打严嵩》,当有人问他和哪位大师演出好一些时,裘盛戎略加思索后说“两份都好,各有千秋。周先生表演刚劲明快,马先生表演潇洒飘逸,各有各的味,各有各的特色。又说,论配合默契,周先生表演很讲究真实感,节奏强,很领神,给劲儿。陪他唱这个戏,他能马上把我带进戏里,演起来就很对心气了。陪马先生演这出戏较少,所以在台上只能说没有出什么问题,还没有达到高度默契的程度。”

上述的看法似乎周信芳占了优势,让我们再听一听另一位评论家陈绍武是怎么讲的。他说:“周先生的艺术造诣博大精深,他开创的麒派艺术在京剧史乃至整个戏曲史上的显赫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马连良对京剧艺术的贡献也是全面而卓越的。两位艺术家风格迥异而异曲同工,正是他们各自创造出的辉煌成果,把生行表演艺术共同推上了迄今未曾超越的峰巅。马先生的艺术成就毫不逊于周先生,应当用金色大字把马先生的名字书写在京剧史上与梅兰芳、周信芳齐名。”

袁世海二十年代在天津春和大戏院门口曾见过二块剧目预告广告牌,一块上写着“特约麒麟童,马连良艺员合作演出”另一块上写着“特约马连良、麒麟童艺员合作演出”这种不分一、二排名次的写法,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和师兄弟们天真地“研究”二位艺术大家谁应居首位,争论了很久,也未能排出名次。事隔几十个岁月,谁居第一仍是个“谜”?

其实,在京剧艺术中,老生行当一向以“南麒北马”著称,而“麒马”同台演出,烘云托月,珠联璧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