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9月0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巧取豪夺”说 乌鸦与朱鹮 图片新闻 添花与送炭 可否不设主席台? 招生简章 巾帼英雄巴城俏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巧取豪夺”说

仲鹿

“巧”、“豪”二字可以组成许多美好的词语,如巧匠,巧手,巧妇,巧笑,巧夺天工;豪杰,豪放,豪俊,豪情,豪言壮语。不幸在“巧取豪夺”里,“巧”乃“投机取巧”之“巧”,“豪”却成了强横野蛮的意思。举例说吧,宋朝有位书画家米芾,见谁家有古画就借来临摹,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以此而“所得为多”。此种作为,人称“巧取”。窥古知今,给自己的劳什子摹拟一个与名优产品似是而非的名称和商标,然后在广告里吹个天花乱坠;把别人的作品改几个无关紧要的字句署上自己大名,或者把报纸社论、领导讲话剪碎重加编排以为著书立说,此等诸公追求名利之法均属“巧取”中上乘。至于编个什么“死囚献秘方”的谎言来掏乡下老太太腰包者,自是等而下之了。《红楼梦》里那个袭了荣国公爵位的赦老爷,想要石呆子的二十把古扇,便勾结官府“拿他到了衙门里去”,抄了扇子,弄得那穷书生一命呜呼。此公的德行,便是“豪夺”了。不消说,今之车匪路霸以及其它歹徒强梁也都以“豪夺”为术。

显见,“巧取”是软骗,“豪夺”是强抢,二者义有不同。不过,自古以来,人们都惯于不分“巧”、“豪”而把二者并提,以致久而久之凝为成语。细味,此中很有些不得已在。还是举例:

据说,不论古今,在某些“以赌为快”的牌场上,官总是赢而民老是输。究其故,既不是官的手艺特佳,也并非民的牌艺不精,实是赢者必须赢而输家只能输。那赢者,一未受贿二不摊派,票子即在“与民同乐”的友好氛围中顺顺当当入吾囊中,这种来钱法似乎无疑该叫“巧取”。但假如他手中无权,输了赢了都“豪”不起来,他想要“发财”,你给他个“白版”,他还“巧”得了吗?

据《法律与生活》披露,河北某县交警大队要盖办公楼,需资金300万元,遂全体动员上路罚款,不到一年得款268万,于是,一座3000平米的大楼拔地而起。以警察大帽压人,以手中警棒服人,我即是法,强罚硬要,当属“豪夺”。但他们又不像普通响马,唱明“老子要盖楼,留下买路钱”,而是以执行公务为名曲线筹款,这又很有些“巧”了。如同贾赦老儿要拐个弯去找官府,官家又拐个弯赖石呆子欠了官银而抄其古扇,这般行径,怎一个“豪”字可尽,怎一个“巧”字了得!

所以,前人是对的。既然偷与窃难分,干脆就叫偷窃,盗与贼迹近,浑称盗贼可矣。坑蒙拐骗之“巧”也罢,明火执杖之“豪”也罢,本质都是夺取,又何必分那么清呢!统之日:巧取豪夺。何以对付,一言难尽,提个醒罢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