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9月12日
头版
01

奉献,为人类!

——记“山海丹”的发明者赵国欣教授

1987年12月21,在第二炮兵后勤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会上,专家组致意见:

经1200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山海丹”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心、疏通脉络、益脾通阳等作用,能解除或缓解冠心病症状,改善临床多种指标,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特别具有远期疗效,对心气虚型和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疗效尤佳。此属国内首创,已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时,人们注意到一位老军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冠心病能不能治?这是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工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兼卫生处处长赵国欣教授多年来心中萦绕的问题。现在,“山海丹”替他做了最好的回答。回溯“山海丹”的发展,我们能看到赵国欣教授顽强不息的足迹,也能找到一曲奉献之歌的主旋律。

1983年1月,赵国欣教授成立了由他担任组长的新药科研小组,主攻方向是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的心血管、脑血管和癌症三大疾病,主要课题是治疗冠心病药物“山海丹”。一年之后,胶囊状的“山海丹”第一代问世。它的治疗原则是从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着手,用补中益气的黄芪来排除冠心病的病因——心声不足导致气滞血瘀而诱发冠心病。一代“山海丹”主要由人参、三七、山羊血、海藻、黄芪等11味中药组成。经200名患者对照临床试验,有效率达90%以上。初步的成功并没有使“山海丹”停止它前进的脚步。赵国欣教授想,再加大黄芪的用量效果会不会更好?但中医药学规定黄芪一般用量在12—14克左右,赵教授陷入了深思。

对于定论的突破需要科学的勇气,同样需要科学的严谨。他开始遍寻资料,反复推演试制,从理论上排除了药物产生毒性的可能。为了确保药物安全,他自己尝药试药。1986年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西安市第二和第四人民医院临床验证700例,结果证明:“山海丹”总有效率96%,治愈率80%。于是有了“药品技术鉴定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于是1990年第二代“山海丹”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验收,获新药证书;同时国家药政管理局下达批文,“山海丹”开始投入人批量生产。

“山海丹”的成功在于他的发明者不懈的追求和探索。赵教授注意到“山海丹”二代存在一个显效慢、治疗周期长的问题,开始立即进行分型研究。两年后,适应各类冠心病的“山海丹”1号和以治疗心绞痛冠心病为主的2号,以治疗心律失常型冠心病为主的3号,以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主的4号、以治疗高冠心为主的5号和以治疗心肌炎为主的6号相继问世。4年临床证明,分型后的“山海丹”显效时间和治疗周期大为缩短,一般病人服3—4个疗程即可痊愈。

“山海丹”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山海丹”走向世界的过程。1991年“山海丹”获“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首届中国科技之光展览会”金奖等3项大奖,1992年初国家科委将“山海丹”及其系列产品口服液、保健酒、饮料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今年3月“山海丹”随中国高新技术成果展团赴马来西亚参展,轰动东南亚。在目前刚刚结束的香港’92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上,“山海丹”又被评为十大健康产品。

赵国欣教授的追求与探索没有止息,“山海丹”的脚步也没有止息。“山海丹”将永远不断向广大冠心病患者和人类作出新的奉献。

(张玉莹 张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