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9月15日
头版
01

质量金牌澳洲来

——西北五棉集团抓质量纪实

1992年6月18日,是西北五棉的喜庆日子。澳大利亚维尼泰克斯公司与TIA公司派专人,从南半球不远万里到古都西安向西北五棉敬赠了一块质量金牌。上面用英文写道:“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最优质的产品,从而使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这发自肺腑的话语,是对西北五棉的最高奖赏。

征服外商谈何容易!

一次,新上一个品种,外商急等要货,而产品合格率几乎是零。怎么办?厂领导急,销售人员急,急得火烧火燎。于是,生产车间的车间主任背着工具干在生产一线,老师傅盯在机台攻关键;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劳动模范、生产标兵、操作能手争着到关键岗位,上关键机台;科室工程技术人员蹲在车间和工人们一起从一台到几十台,从一个机件到整台机件,从一个工艺到十几个工艺,进行了一遍遍的反复试验。仅半个月就攻克了质量关,两个月产品合格率就达到95%以上,匹匹新布很快过关出口。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渗透在五棉每位职工心中。

1990年7月底,占城西安持续高温。由于进口原棉含糖量高,并粗车间机器难以正常运转,致使后工序大面积关车。怎么办?厂里总工们紧急会诊的结论是,唯有升温可降服这种含糖量高的进口原棉。厂领导要下达命令时,犹豫了。因为车间温度已经超常,如果再升温,职工能顶得住吗?但是,战斗在生产一线的职工们却说,为了确保质量,请升温吧!于是,墙上的温度计数字从35℃指向37℃、38℃、39℃……各级领导眼含热泪,把一杯杯绿豆汤、一根根冰棍,送到机器旁,送到职工手中。

在五棉,每年的质量工作会议,雷打不动;所有的厂级领导、车间主任、职能科室负责人和职能人员及职工中的质量骨干,都在必须参加之列。在五棉,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QC小组遍布各个车间、各个角落,即使是与产品质量没有直接关系的后勤部门,也会登上讲台发表QC成果。在五棉,质量和经济责任制直接挂钩,班组质量好,准拿奖金高。

“一米布在香港市场还不如一张报纸贵”。1990年初,这一信息反馈到五棉,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五棉人十分震惊。他们深感要争得市场,就必须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不适应市场的老产品,不管是金牌、银牌,不管是省优、部优,市场不需要就调整。为此,厂里果断淘汰了织了几十年的国优银牌产品21×21全棉纱直贡呢,停织了从60年代就开始生产的部优34吡叽布和省优卡其布,连五棉的拳头产品、开台在800台、年产量占全厂棉布产量1/3的部、省优产品45×45、100×76 47"精梳涤棉细布也坚决地下掉了,全厂人万众一心投入了新产品开发的战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难以生产出高质量、受欢迎的产品。几年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不遗余力地推行企业技术进步,投入巨资先后对2796台44窄幅布机进行加宽改造,改造面达到80%以上。先后从日本、比利时等国引进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幅无梭织机492台。与此同时,并粗工序48.7%的并条机、58.6%的粗纱机得到更新,细纱工序更新增加了20580锭,实现1200台有梭织机的电子监控,成为全国纺织系统拥有无梭宽幅织机最多的企业,成为高档高密装饰织物的生产基地。

先进的技术装备,为五棉开发、生产优质产品插上了双翅。仅在1991年就试制了8个系列35个品种,其中大批量投产20个,有两个新产品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新产品,有10个品种填补了省内空白,有两个品种达到全国之最(幅宽最宽、密度最大)。在纺织企业目前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西北五棉生产的防羽绒布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西德客商曾在国际市场提出:非西北五棉产品不买。世界名牌“希尔顿”床上用品,就是利用五棉喷气织机织出的坯布加工而成的。从今年开始,西北五棉床上用品套件已大量进入澳洲市场。1990年TIA公司曾通过国际测试中心的检验,认定西北五棉生产的10080特宽幅织物为A级产品。因而,西北五棉的产品受到澳大利亚客商的高度赞扬,在澳洲享有崇高的信誉,今年在澳大利亚的销售额将达1000万美元以上

这就是质量金牌从澳洲来的秘诀。 (董建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