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9月19日
第2版
02

不法分子使坏 皮棉里掺杂化肥石头 收购单位倒霉 数千万资金积压库房

编辑部:

时近三秋,本是棉农喜摘棉桃、农资部门收购的繁忙季节,可是近日记者在我省棉花主产区的渭南市采访时,却发现棉花公司工作人员面带忧愁,叫苦不迭。原来是由于不法分子在去年大量收购皮棉时掺杂使假,造成他们现在库房仍有大量棉花积压,给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据该公司行政科长老李介绍,去年该公司共收购皮棉24.3万担,由于杂质太大,现仍有近6万担躺在库房无法调出,仅此就占用贷款3800万元,企业为此每月就需支付24万元的利息。

造成这些皮棉积压的原因主要是质量问题。过去由于农民用皮辊轧棉水分、杂质多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胡作非为的结果。据介绍,现在掺杂使假的手段已达到惊人的程度。被掺入的有食盐、化肥、滑石粉、甚至直接加入铁丝、砖头,去年有的地方一次就从棉包中查出七、八十斤乃至上百斤重的铁块或者大石块。

这些不法分子如此胡作非为,与前几年棉花市场求大于供,价格暴涨有关。就以去年为例,一级皮棉国家收购价每市斤即达4元钱,普通等级的每市斤的价格都在3元以上,而且国家还有一定的奖售措施,加之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从而给那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掺杂使假的后果,不但直接损害了收购单位的利益,从长远看也败坏了地方的声誉,危害了广大棉农的利益。我省是全国的主要纺织工业基地,每年需要消耗360多万担皮棉,而本省仅能提供120多万担。由于省内棉花质量问题已经影响了产品质量,许多厂家为保证质量干脆舍近求远宁愿全部从山东、河南等外省调入,甚至依赖进口;近两年由于价格上昂,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加之棉纺工业调整,棉花近期供过于求已成定局,这些势必对我省棉花种植、收购产生不利影响。

有鉴于以往教训,记者吁请各级政府加强对棉农的法制教育,打击掺杂使假的不法分子,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希望各棉花收购单位注重收购质量,为我省棉纺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促进我省棉纺工业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