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齐奥塞斯库招致杀身之祸揭秘
齐奥塞斯库16岁时加入罗共,自1965年起,他连续担任罗共总书记24年。
在国际上,他曾一度很受尊敬。是什么导致这位16岁起就“为人民奋斗”的政治家晚年的结局如此悲惨?
齐奥塞斯库自1965年坐上罗共第一把交椅以来,仅用三年时间,又当了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和罗马尼亚三军统帅。1974年他又修改罗马尼亚宪法,当上罗马尼亚总统,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同时,他清洗异己,迫使一大批老干部下台,在各个关键岗位上安插亲信和家族成员,完全建立了自己的家族统治。
夫人埃列娜从一名纺织工人平步青云,最后当上了罗马尼亚第二号人物:罗共中央政治局执委、政府第一副总理。
小儿子尼古是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因齐氏夫妇均已年过七旬,他们又将小儿子调任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以便接他们的班。
不搞改革,是导致齐奥塞斯库垮台的又一因素。80年代初,在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推行经济改革、振兴经济之时,齐奥塞斯库违背时代的潮流,一意孤行,完全拒绝在罗马尼亚推行任何经济改革的措施。他振兴经济的办法是大量举借外债。为偿还债务,他实行了一系列严厉的紧缩措施。连续7个年头,冬季居民供暖每天不超过4小时,许多人在饥寒中度日。
导致齐氏下台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1989年12月席卷罗马尼亚的弥天大谎:蒂米什瓦拉“大屠杀”事件。谣传说,罗马尼亚保安部队向齐奥塞斯库夫人埃列娜呈交了一份秘密报告,这份代号为“E2”的报告统计了蒂米什瓦拉市暴乱中伤亡人数,计有4632人死亡,1282人受伤,1324人被捕,1284人被判死刑。12月22日,几乎就在齐氏夫妇出逃的同时,罗马尼亚各新闻媒介都收到一条可怕的电讯:在蒂米什瓦拉市发现一个有4632具尸体的屠杀场。罗马尼亚电视台立即播放了大屠杀的现场镜头:坦克开炮声、爆炸声、呼喊声、亮光,哭泣、鲜血,还有一具具包裹着白布的尸体。
这则可怕的消息和那些恐怖的镜头,就像一颗重磅的燃烧弹,把本来就已动荡不安的罗马尼亚人对齐氏的不满情绪,一下子烧到白热化的程度,齐奥塞斯库瞬间从人民领袖变成了不共戴天的“杀人犯”。
事实是,12月15日蒂米什瓦拉市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中,共死亡147人,受伤335人,失踪25人,与谣传的死亡5000人相距其远。“大屠杀”的恐怖场面是故意布置的。(据《汕头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