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10月06日
头版
01

西北洽谈会趣闻

乡镇企业家找外商的故事

中国西北地区国际经济技术洽谈会虽然结束多日了,但是会上演生的一些趣事美谈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特别是一些初见大世面的乡镇企业家找外商的故事就令人捧腹,发人深思。

大摇大摆进宾馆

洽谈会开始之后,初次赴会的乡镇企业家们多少还有些土气胆怯,拿着外商在10大宾馆的名单,总不敢大胆登门拜访。有两位村办企业厂长在东方大酒店徘徊半晌,刚踏进大门,门卫就上前阻拦询问:“您找谁?”一句问话答不上来,只好返回。晚上,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几个曾和外商打过交道的厂长说:“甭怕!穿西装,打领带,拾头挺胸大摇大摆往里走,没人挡。”这个办法,乡镇企业家一试,真灵,消息传开,果然一个个都进了宾馆,摸到了外商住处,拉上了关系。

见了洋人换名片

乡镇企业家近几年也学会了出门带名片,见了外商即刻递上一张,外商也回赠一张,有时外商忘记回赠,他们就主动要。据记者了解,铜川来的不少乡镇企业家手头上都有几十张外商名片。耀县孙原秦华企业总公司总经理李孟斌收集的名片最多。他说:“名片的作用可大了,一是知道姓名、职务、住址、电话号码,好联系;二是亮名片进宾馆找外商不费唇舌;三是有名片就拉上了关系,今后也就便于继续谈,继续联系。”

几声“哈罗”拉关系

同“老外”打交道,语言不通,可难为了一些厂长。一打电话,双方都听不懂,急得团团转。耀县下高埝乡书记安占荣、乡长冯普忠摸到“金花饭店”找外商。认不得房门上挂着“请勿打扰”的外文牌,于是敲门、按门铃,都无反应。他们给服务小姐送了一点小礼品,小姐告诉了他们找人的方法。还教给了几句对话英语。他们马上到服务台,打电话,在电话上“哈罗”几声后,上楼按铃,老外才开门接见。进了房子,交换名片,递上项目册,总算拉了关系。

哑语手势谈生意

宜君县荞麦拉面厂厂长打听到日本客商对荞麦挂面很感兴趣,一时找不到翻译,没办法只好拿上样品登门拜访。一见面如同哑吧,于是双方连比带划,用笔写汉字,折腾半晌,双方都明白了意图,初步达成意向。 (赵勃 王俊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