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有感李德刚辞职
一位国营大厂里的工程师,毅然辞去“铁饭碗”,到一小小乡镇企业去效力,这是先后刊登在《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上的一条消息。消息中提到的那位工程师,名叫李德刚。
李德刚这样说:“国营企业被推向市场后,职工收入靠企业自身经营,以后也就不存在铁饭碗了。我看到我们国营企业科技人员比较富裕,乡镇企业的科技人员却特别缺,我想到这儿更好地发挥作用。”
然而,同样是科技人员,却有不少人宁愿挤在国营大厂里闲着,却不愿到乡镇企业去发挥作用;宁愿在人才稠密的地方“一根烟,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地虚掷光阴,却不愿到人才缺乏的地方用其所长,用其所学创造美好的年华。在这种人看来,端着“铁饭碗”比什么都好。怀有这种想法的人,将来必然是因缺少用武之地而无所作为,到头来悔误不及。这种人思想上根本谈不上解放。
据悉,李德刚到那家乡镇企业后,村里除给每月工资五百元和存入两万元养老保险金外,还正在给盖三室一厅的一套小院。这表明了当前乡镇企业在人才竞争中表现出来的胆识、魄力与真诚。你国营厂工资不高,我给高工资;你国营厂没房住,我给房住;你国营厂职工老了有靠,我给上几万元“养老保险金”不照样有靠么?这就实实在在地在人才的竞争上,向国营企业提出一个有力挑战:如果你国营企业依然凭着拥有“国营”这块牌子,而不予以重视,不善栽梧桐,总有一天,不仅招不来凤凰,即便有凤凰,凤凰也会因其栖息条件不好而远走高飞。 (董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