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10月22日
头版
01

张国胜和他的哥儿们

在陕西汽车制造总厂,众所周知,铸造分厂铸钢车间是全厂生产的“龙头”,那么,车间熔炼班班长张国胜和他的哥们儿所承担的工作可算是“龙头”中的“龙头”了。

厂里生产用的铸钢件,基本上全是从他们手中熔炼出来的。可是,承担这巨大工作量的,只有5名正式工人和10名农民轮换工。

浪漫的诗人们常把钢炉前誉为出“男子汉”的地方。但是,大多数血性青年宁可不算“男子汉”,也不愿当炉前工。那炼钢时的滚滚浓烟,那从炉内传来的灼人热浪,曾使多少人满怀憧憬而来,又满怀失望而去。

几年来,先后分来近10名学员,但在“梦”醒之后,又一个个走了,最长的一个也仅仅干了一年多。现在站在炼钢炉前的,只有兼任熔化A班班长的张国胜和他的哥们儿,B班班长高玉山,C班班长穆士来,还有两位虽是学员却已挑起大梁的青年:张卫建和赵小芳。

他们最大的30岁,最小的只有18岁,最长的已在炼钢炉前干了7年。在这没人愿呆的地方,他们用青春谱写着一曲曲奉献之歌!

原来,每天只出钢3炉,他们自己给自己加码,每天出4炉钢。他们要求自己:杜绝出废钢,一个月最多只能出3炉号外钢。另外,哥几个之间还开展劳动竞赛,争创“50炉无号外钢”,“百炉无废钢”

今年5月18日,溶化A班率先达到“50炉无号外钢”,受到主管部门的表扬和嘉奖,他们发扬成绩,又于6月6日达到“百炉无废钢”,创历史生产最好纪录。8月中旬,熔化C班又达到了“50炉无号外钢”……

这些成绩,说起来是这么简单,可有谁了解炉前工们的苦衷。高玉山的孩子病了,狠着心去上大夜班;穆士来的妻子和孩子都发高烧,他也没休过一天假……

班长张国胜说:“别以为我们的心是‘铁’是‘钢’,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长年上大夜班,孩子小,家庭矛盾时有发生……为了工厂这个‘大家’,我们的‘小家’都快不成样子了……”

应该承认,张国胜和他的哥儿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他们又说:“再艰苦的岗位总得有人干,我们不是在炼钢炉前坚持干下来了吗?我们还准备继续干下去……尽我们的一切。”

朴实而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一代炼钢工人的心声……

(任宁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