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远香:一个让中国流泪的女孩(报告文学)
文:慧玮 题图:叶孟 摄影:慧伟
她是卿远香,一个因她而出现“希望工程”,她也因此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
一
她也有过一个并不斑斓但也幸福愉快的童年。她有父,有母,有哥,有弟,虽然家境比较贫困,大家互相体谅,一起劳作,却也分享了不少天伦之乐。她家盖过3间新瓦房,她也进本村的初小读了书。
1989年,刚满50岁的父亲卿明亮,突然患上一种可怕的浮肿病,从此卧床不起。为了给爹看病,年仅19岁的哥哥卿远平不得不去外地出卖劳力。正读三年级的卿远香,不忍心看母亲一个人从家里到地里,没日没夜地忙碌,只好经常“逃学”,帮她砍柴,做饭,打猪草。只有到了夜深,等母亲和弟弟都已睡熟,她才悄悄地点亮煤油灯,掏出珍藏的课本偷偷看上几页。期末考试到了,她匆匆干完农活,跑到学校,在剩下的半堂课里认真地答完了考卷。这时,他深深地明白家里需要更多的钱给父亲治病,供不起她和弟弟两人同时上学,她是姐姐,机会当然应该让给弟弟!可她是多么喜欢读书,多么舍不得告别这明亮的教室和魅力无穷的书本呵。想着想着,眼泪便象断线的珠子似地滴落下来,湿了考卷,也湿了她那颗童心。该交卷了,她最后一次拿起心爱的钢笔,在试卷上抖抖地写下了四个字:“我想上学。”
就这样,她失学了。然而,就在这年冬天,卿远香的父亲终于撇下1000多元的外债与世长辞了。一年之后,49岁的母亲一咬牙,也独自离家出走了。在外边做工的哥哥,为了多挣几个钱,这年春节没有回来,留在工地看守工棚。在远远近近迎接新年的鞭炮声中,面对弟弟茫然无助的眼神,12岁的卿远香又一次抹去满脸的泪水,毅然站起身来,从柜里舀出一升黄豆,一颗一颗地拣了起来……
二
卿远香是不幸的,卿远香又是幸运的。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赴贫困地区百县考察团的刘沣涛同志来到了商洛。1991年2月8日,他专程赶到卿远香的家乡——镇安县余师乡七里村二组,看望卿远香来了。
那是一个融雪的日子,寒风刺骨,山路上一片泥泞。刘沣涛和他的向导滚了一身雪水,才爬上卿远香家门前那面二里多路的山坡。
那时,远香正坐在门口,和弟弟一起拣黄豆。见有客人来,她忙着回屋去烧水,十几分钟过去了,水没烧开,却见她糊了一脸的烟灰,从滚滚浓烟中“逃”了出来。
后来,他们就坐在门前的土坎上,交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卿远香因贫困失学的故事,就这样从遥远的商洛山区,传进了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为了帮助我国目前为数众多的象卿远香一样的孩子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即“希望工程”),并分别在5月25日、6月1日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上刊登了向社会募捐的广告。广告以“让所有的孩子都拥有美好的童年和幸福的明天”为题,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伸出友爱之手,为救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奉献一片爱心。广告中列举了两个失学少年的感人事例,第一个就是陕西省镇安县的卿远香。几天之间,她那声“我要上学”的呼喊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让整个中国流下了眼泪。对市场疲软,物价飞涨,企业亏损,工厂倒闭早已习以为常的人们,却从一个山区少女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声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他们立即意识到,这是比东欧局势和海湾战争更为严峻、更为紧迫、更为贴近而又更需要每一个有良知有远见的中国人立即采取行动的社会危机。这不单是卿远香的呼喊,也是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呼喊,是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呼喊!于是,一双双热情的手臂伸了出来,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闪现出了动人光华——
5月27日,也就是《人民日报》上的“募捐广告”登出的第三天,远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省甘南县兴隆乡的个体户李志忠就给镇安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的负责同志写信,要求帮他打听卿远香同学的详细住址,并将随信汇来的50元钱转交给她,让她能够重返校园,认真学习。他在信中写道:“如果打听到孩子的地址,让孩子来信介绍一下返校没有,只要返校好好学习,孩子今后的学杂费我会按期汇给孩子,一至(直)供到大学。为了这位可爱、可怜的孩子,我宁愿把烟戒掉,每年节省下来的钱全部供给孩子念书。”
几乎与此同时,镇安县教育局也收到了北京一位农民和西安的一位普通工人作为“六一”儿童节礼物寄给卿远香的信件和汇款。之后的一个月内,县教育局、县团委、县委办、政府办、妇联会等单位,分别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和西安、汉中等地的近50件来信和汇款,共计人民币1024.36元,其中有工人、农民、干部、教师、个体户、待业青年、离退休人员、乡镇企业的职工和中小学生。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粮食局的王保民一次就汇来了120元钱,并在信中说:“目前我们国家有困难,地方政府也有困难,造成了部分孩子失学,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复学,否则,就是对历史的犯罪。”
河北张家口市钢窗厂的王强看到报纸时,难受得掉下了眼泪,当即与家人商议捐款事宜,上初二的女儿从自己的压岁钱中拿出100元寄给了卿远香同学。江苏常熟市福山中心小学四(二)班的同学们从身上搜出3.36元角币和硬币,装进一个大纸袋里交给了邮局,感动了邮局的工作人员,破例为他们邮寄现钞并免收邮费。正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陈新民,竟将自己节省下来的学费从东京寄了过来,以表达海外游子的拳拳之心……
朋友,你记得一首很流行的歌吗?“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是呵,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这就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民族精神!
三
卿远香深刻地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孤儿了,她的哥哥闻讯赶回了家,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了。卿远香如愿以偿了。
1991年6月,失学近两年的卿远香又高兴地迈进了七里村初小的校门。十多天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她又转入余师乡中心小学就读。
7月20日,卿远香在《商洛报》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感谢这许许多多关怀和支持她的人们。
10月30日。“希望工程”全国城乡小伙伴手拉手活动汇报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卿远香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爱到杨成武和康克清的亲切接见。
卿远香是幸福的,但她深深地明白这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受人滴水之恩,必当以涌泉相报。1991年下半年,我国南方遭受水灾的消息传到她的耳边后,她一连失眠了好几个晚上。一闭上眼睛,她就看见滔天的洪水在面前翻滚,在水中苦苦挣扎的就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就是曾经给自己写信和汇款的那些恩人,她睡不着了,一骨碌爬起来,从少得可怜的生活费中一下子拿出50元,毫不犹豫地捐给了灾区。
1992年6月9日,卿远香在团县委和教育局举行的镇安县十万名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募捐签名仪式上,对在场的近千名师生说:“我是得到‘希望工程’的救助才复学的。我县还有1000多名失学儿童因贫穷不能复学,我要把全国人民对我的爱分给那些和我一样的小弟小妹。”
好一个卿远香,你曾经让整个中国为你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如今你又让整个中国为你绽放出欣慰的笑脸。
余师乡中心小学少先队辅导员蒋立勇正在为卿远香辅导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