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2月04日
第2版
02

新闻事业的繁荣在于改革

——祝贺陕西工人报创刊四十三周年复刊十周年

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张光

《陕西工人报》创刊于1950年2月5日,60年代停刊;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复刊,至今已10年了。这家报纸有较长的历史,创刊时和复刊的陕工报我是经常看的。这张报越办越好,有广泛的影响。在我省公开发行的40多家报纸中,也在上乘之列。在此陕工报双庆之日,我代表陕西省新闻协会及全省新闻工作者表示热烈的庆贺。

《陕西工人报》是从周一刊、周二刊、周三刊的四开小报,逐步发展起来,到今年元月已改刊为周三刊对开的大报。这是经历了一个既艰辛而又振奋的历程,开始只发行几千份,现在已发行到10多万份,成为我省报业大户。这真像一个稚嫩的幼童,已经长成为一个强壮的成人,成为我省新闻事业中一家主要报纸,怎能不叫人欣喜高兴。

陕工报一贯重视宣传上的正确导向,坚持为职工服务。复刊以来,突出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主题,努力促进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据我所知,陕工报每年在全省评出的好稿中,都占有较多的数量。1988年,在全省77篇好稿中,陕工报就有11篇。有的被推荐到全国得了奖,像他们办的漫画专版“玫瑰园”在全国也是有影响的;还有一些专栏,也是精品。石文彬、齐连声同志是办报能手,他们还写了不少好言论,有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工人报刊评选中得了一等奖;在经营管理上,报社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这也说明陕工报这支编辑、记者队伍素质是高的,是充满活力的。相信他们今后一定能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

在当前新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闻改革再次被提出来。的确在我们新闻界也有一个“换脑筋”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报纸都是“国营”的,吃“皇粮”,下任务订报,也可以说是“官办官订官看”,一个时期报纸办得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枯燥无味,个人订户极少。本来报纸是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但这种办法只能是越来越脱离群众。现在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纸也必然要被推向市场,过去不承认报纸有商品性的一面,现在逼着你承认。搞卖方市场不行了,要适应买方市场。所谓商品性的方面,就是看读者认你不认你,你办得好,花钱读者也乐意订;办得不好,白送也不看。因而报纸一定要办得引人人胜,爱不释手。这样就有了广大订户,报纸就能生存;没有订户,就得垮台。也就是说,不仅要当好总编辑,而且要成为一个企业家,现在各个新闻单位,都已开始竞争读者,你不竞争就要失败。国家出钱,我办报,皇帝女儿不愁嫁,不考虑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日常生活提高了,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更多样化了,所以现在办报,除了扩大传播各种现代信息,增强服务外,还要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特别要注重求新求快。我们看报纸,常常被一篇好稿激发起兴奋,看了似乎是一次享受。我们办报,就要善于触发读者的兴奋点,提高他们的读报兴趣。如果还是老办法,我管登不管你看不看;报纸面目可憎,那就是仍用老脑筋办事、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就是新闻的写法,也不能按老规程,如过去新闻都有导语,这是在电讯传递技术落后时产生的,一条新闻电讯只要收到了导语,后面的文字收不到或收不清,那就只登导语。因为导语把最重要内容讲了。现在就不一定这样写了,有同志提出写散文式的新闻,近年来提倡现场短新闻,就是向这一方面发展。这还有待我们大家努力,作出创造。新闻内容形式的改革必然又要促进体制、经营管理的改革。

总之,在改革时代,新闻工作不改革也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改革才是新闻工作发展的动力,否则就会被时代抛弃;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清除“左”的影响,敢于创新,敢于冒风险,敢为人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新闻工作的威力。

祝愿陕西工人报在改革洪流中唱出最强音,取得新的胜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