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癸酉新春古城西安出现的一种新气象
节日家宴的位移
春节期间,市民家宴的餐桌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从家庭移人饭厅,这是癸酉新春古城西安出现的一种新气象。
初五春节刚收假,记者便去市饮食公司系统内5家初一至初五均开门营业的饭店走了一遭,探访时发现各饭店宾朋满堂,主人反映节日淡季生意不淡,有的甚至还出现客满。西安烤鸭店经理朱敦义告诉我,他们坚持春节营业不关门已有10多年了,数今年春节最红火!初一到初五5天的营业额达6万元之多,售出烤鸭子近千只。节日这几天顾客为吃烤鸭要排长队,想找座位得抢凳子,来吃的大都是三口之家或亲友聚会,零散客居多。老孙家饭庄经理马明阳则反映,春节开门真是不愁人不满。他说初一到初五“老孙家”每天只营业6小时就卖了3.6万元,天天人爆满,到了下班时顾客仍不断涌入,服务人员不能按时下班,无奈只好婉言谢客。他还强调这3万元的营业额中除一家是结婚包席外,其它卖的都是零散客包饭。德发长酒店的工会主席杜银福说:从大年初一开始包饭就逐渐多起来了,最多时卖到1万多元。过年这5天我们店卖了4.3万多元,其中除l/5的收入为旅行社的包饭外,剩下的都是私人包饭。从包饭的档次看是以中低档为主,从包饭的对象看主要是举行家宴和亲友聚会,比如著名歌唱家贠恩凤就是在“德发长”花了200多元举办家宴与亲友相聚的。此外,还有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在初三这天也在“德发长”包桌办家宴的。老杜还对记者说,这几天因顾客太多,有时不得不翻台营业,有许多联系包饭的顾客被婉言谢绝,不然过节这5天的销售额还将更大。
据记者到市饮食公司粗略统计:初一至初五,德发长酒店、老孙家饭庄、西安烤鸭店、清雅斋饭庄等5家饭店5天中包饭收入超过了15.3万多元,包饭总数量达到740多桌。此外,市饮食公司配合记者对该系统内的各家饭店自1992年12月27日至今年元月3日一周内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包饭数量也十分可观:如桃李春饭店是52桌,营业收入8006元;东亚饭店107桌,营业收入2.8万元;五一饭店63桌,营业收入1.32万元;同盛祥105桌,营业收入2.59万元。往年过节这个月,各饭店常常是生意寡淡,今年元月份出现一月“双节”,各饭店却因此而得益。西安烤鸭店元月实现销售额达76.6万元,而去年仅有31.7万元;老孙家饭庄元月实现销售额50.3万元,利润7.1万元,而去年元月销售额34.4万元,利润2.9万元。整个西安饮食公司系统今年元月份销售收入突破了100万元大关,实现了“鸡年开门红”,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多。
透过这一小小的社会“窗口”,足以说明城市居民节日家宴的餐桌向餐饮业位移的现象,已不是个别和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带有趋向性的节日消费趋势。我们不妨剖析一下今年早春二月中的节日包饭热现象,就不难看到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悄然变化,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
长期以来,过节如同打仗,平日里忙碌于快节奏多头绪的工作、事业及家务中,好不容易遇上几天节假日,结果又被一曲难终的锅碗瓢盆交响曲练得疲惫不堪,叫苦不迭。所以这种传统的过节法,已使节日成为让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之摇头的“苦难日”,这种现象尤以春节为甚。今春出现的节日包饭热,正是人们要求解脱这种节日之累所采取的必然行动。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节日居民包饭热将悄然兴起。家务劳动社会化,这也许是现代人的一种新时尚、新观念吧!
西安晚报记者桂维中 (题图郭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