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3月06日
头版
01

他有一颗火热的心

——记宝鸡市“教学能手”杜平

他从教十几年,获得的奖状、证书有几十个。但他仍是默默地、辛勤地奉献着。

他就是千阳县张家原乡寺坡小学语文教师杜平老师。

为了掌握一套好教法,一手好写法,一口普通话。他经常钻研教育理论,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苦练基本功。几年来在这方面积累的材料已达数十万字。特别是承担县上“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以来,尽职尽责,深钻教材,探索教材,使该实验专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县教研室组织验收全面完成了实验任务,即用五年时间完成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达到了毕业班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阅读水平使验收组的同志个个称赞。1991年6月7日参加县上的小学升初中统考,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高出六年级5.1分。该实验获得了千阳县“七五”期间教研成果一等奖。

他除搞好本班教学工作之外,每年都承担乡、校的公开示范教学、并在全县范围内巡回示范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赞扬。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量,他从自己一个民办教师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给学生征订报刊达7种以上,使实验班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4倍以上,为了帮助学生寻求写作素材,常常带领学生去观察每一季节的景物特色。还慰问敬老院、访问烈军属,祭扫烈士墓。由于学生有东西可写,加上他指导有方,在校、乡、县上举办的各种智力竞赛、作文比赛、书法竞赛中,他的学生频频获奖。1991年5月《中国少年报》举行“爱党知识”征文比赛,他们班荣获优秀奖。由于学生爱读书,有书可读,他们班1992年又被团中央评为“优秀红读中队”

杜平不但教学水平高,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慈母心肠。学生祁风强的母亲患病多年,终于在家庭负债几千元的情况下离开了人间。几位姐姐相继出嫁,留下父子二人相依为命,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祁风强同学不得已准备退学。杜老师多次上门家访,并从自己微簿的收人中挤出钱给这位学生垫交学杂费,买学习用品,使祁风强得以继续求学。

学生任艳宾,姐弟四人。大姐正在上大学,二姐上自费中专,三姐读中学,他本人在实验班就读。姐弟四人的花销靠父母在6亩责任田中拼死拼活,生活的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小艳宾一至五年级的学杂费,学习用品全靠杜老师负担。而他自己却连一盒3毛钱的大雁塔烟都舍不得抽。一度时间任艳宾父亲上山做小工,母亲出外当保姆,杜老师就连任艳宾的吃饭问题都负担了。在杜老师的亲切关怀下,任艳宾的学习成绩很好,1988年县上举办的小学生综合智力竞赛,他获得了个人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十多年来,杜老师不骄不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多次受到嘉奖。1990年杜老师被评为宝鸡市优秀辅导员,1992年5月被千阳县宣传部、团县委联评为“千阳县首届十杰青年”,1992年分别获得宝鸡市“教学能手”、 “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孟宪法 徐陕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