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西金店金价怎么啦?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星转斗移,几经风雨,黄金仍使众多人喜爱得疯狂。不管市场发生多么大的变化,但黄金的价值却是永恒的。因此,金价的起落又牵动着众人的心。
春节前后,也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出消息:“黄金涨价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弄得众人心急火燎,他们象是疯了,潮水般涌进金店,掏出大把大把的票子,将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首饰。装进兜里,又怀着不同的心情离开金店。于是,西安市几家较有名气的金店,也开始门庭若市,沸沸扬扬起来,顾客接踵往返,好不热闹。本来想买的,买了;不想买的,也买了。使金价由每克100元,扶摇直上到每克125元,最高的达到135元不等。有的金店黄金首饰告罄,还有的金店玩起了绝活,囤积黄金首饰,挂出“无货”的牌子,以静观行情,侍机猛“宰”。不少群众怨声载道。骂这些人“心黑了,被狗吃了”。也正是这种抢购风,把众多的人推向了金店。然而,同样是买首饰的人,心态又各不相同。在陕西金店,有一对老年夫妇也玩起了潇洒。拿出几沓票子,共1万多元。24K的戒指、项链、耳环买了好几副。柜台营业员关心地问道:“您二老干嘛要买这么多?”老太太说:“现在的人消费观念变了,买黄金首饰,送人大方。这些首饰有儿媳的,有闺女的,还有我的。再说,黄金能保值。”有一对中年夫妇,花7000多元,买了一个钻戒,一问是个体户。那男的说:“咱买这种戒指,也代表了一种身份。”还有一位中年汉子,在柜台前徘徊多时,最终掏出1500多元,给妻子买了一条24K项链。他告诉我:“以前首饰便宜时,咱没买。现在价高了,又一时拿不出钱买。我这钱也是小姨子、娃他姑给我凑起来的。谁知金价还能涨成啥样。”也正是这不同的消费心理,众人把金价“炒”上去了。
目前,黄金市场牛气十足,金价为何要涨?众说纷绘,各述己见。记者采访了我省最大的金店——陕西金店。
陕西金店位于解放路繁华地段,人称“黄金地段的黄金店”。该店是前店营业,后厂生产首饰。一个月最多能生产各种首饰几十公斤,新装修的营业厅豪华气派,灯壁辉煌,营业面积约300平方米。柜台里陈放着各种金灿灿的首饰,煞是喜人。服务小姐身着大红色的西装套裙,热情接待购货的顾客。这个店是省人民银行秦银工贸开发公司的下属单位。公司总经理是徐德荣。
“我们店经装修,元月16日开业以来,每天最高的营业额达27.5万元左右,平均每天的营业额为十几万元。这也是建店以来从没有过的。”
“为什么营业额会这样高呢?”我问道。
“我店是老店,又位于繁华地段,首饰的成色好,花色品种多,赢得了顾客的信誉。另外,一些群众怕金价再涨,不该买的,也买了。目前,金价开始回落。我店零售价每克为122元。”
那么金价为何上涨呢?记者在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我国虽说是黄金生产大国,但用于生产首饰的黄金是国家用外汇调剂价买的。而外汇价格的变化比较大,就象寒暑表一样,金价也随着变化不定。再加上我国“返关”,基建规模的扩大,外汇上涨也是很自然的。其次,群众的消费水平有了提高,消费投资发生变化。居民手中仍有大量人民币闲置,不少人认为购买黄金首饰,不但能装扮自己,也是一种最好的保值储蓄手段。这又人为地促使黄金价上涨。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我省的黄金首饰与全国其它省相比,不算高。从3月1日的牌价看,最高的地方是南京、天津、北京等地,24K黄金首饰为128元。记者在陕西金店采访时,就看到来自甘肃、山东、河南、江苏等地金店的“头儿”,带着现金来此进货,把经理徐德荣忙得不亦乐乎。
这次抢购黄金,与1988年社会上刮起的抢购风,去年的抢购盐,抢购粮油事件相比,虽说抢购的商品不一样,其性质是一样的。怕物价再涨,以后花钱买东西不划算。其结果是,没过多长时间,价格回落,食品变质,物品放坏,令抢购者叫苦不迭。这几次抢购,有一个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对商品市场上的变化就不能冷静地去观察思考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按市场的经济规律去办事呢?一说风,就是雨,别人买,你也买。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只用耳朵听“话”,不用脑子想问题,从而又助长了这一反常现象。俗话说:水涨船高,此话不无道理。
目前,国家已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种新旧体制交换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当市场经济发生变化时,要把握住自己,摸清市场行情,再莫随波逐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傻事了。
那么,今后金价走势如何?在此可告知读者:行家预测,金价在一定时期内会回落,以后不可能再出现这样暴涨的事了。因此,钱该如何花,还是根据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而定。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