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诣孜孜以求
——记省武警总队文工团歌唱新秀林琳
文/张宝成
五彩缤纷的舞台,紧张热烈的现场。1993年1月14日,处于黄金时间的陕西电视合TV好时光《今夜歌王》季度歌王争战吸引了全省无数的电视观众。
今天的比赛异常的精彩,参加演唱者是三个月中6次获歌王桂冠的选手集中一起争夺季度歌王。此时,在我省商州市东南的一栋楼房内,有一对老年夫妇显得异常紧张、屏息静气地注视着电视屏幕。当主持人宣布五号歌手林琳夺得第一名时,屋中凝固的空气被滚滚的泪水打破了。俩人泣不成声地说: “好孩子,可苦了你啦”!
林琳出生在商州市一个普通的人家,林琳在家排行第二,从她出生的啼哭声中,在剧团当过演员的母亲,已感觉出了孩子在演唱方面所显示出的天赋。6岁时开始登台唱“南泥湾”。在上学期间她一直是得力的文艺骨干,每当她唱歌的时候,教室的门和窗上总是挤满了同学,大家赞美她,为她取了“录音机”的外号,她不仅歌唱得好,而且学习也好。1987年7月,高中毕业时,她以高出分数线68分的成绩通过预选,本应成为理工科大学的一名学生。但是,当她听说西安音乐学院招生的消息后,酷爱唱歌的林琳毅然放弃最后的统考。踏上了一条走向理想的艰难途径。
七月的古城骄阳似火。参加考试的女孩们都穿上漂亮的花裙,象仙女一般,不是有车接送,就是父母陪伴;唯独她身着长衣长裤,脚穿军用黄胶鞋,考试中别的内容顺利通过,从没有见过钢琴的她,终因钢琴不及格,被关在了音乐大门之外。更糟的是其它院校的考试机会也已错过。这时的林琳形单影孤,茫然地走在马路上,怎么办?她处在人生道路的十字口,面临如何生存,追求和重新选择。立志要当歌唱家的理想使她毅然决定留在西安,靠打工挣钱边找老师学习。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虽然她逐门逐户地苦苦哀求,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毫无余地的无情拒绝。正当她这个举目无亲,年仅17岁的姑娘走投无路时,一家电镀厂的老板被感动,破例收下她作临时工。她象正处于苦难之中的孤儿遇到了救星,激动得泪如雨注。从此她白天不顾一切地干着男人都难以承受的重活,晚上回到自己租的小房内拼命练唱。为了能参加培训班,她把生活降到了最低水平。善良的房东怕这样长期下去苦坏了她正在成长的身体,常常送点菜让她煮在开水面条里。为能离音乐学院近些,半年之后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她来到南郊一家餐馆洗碗。成堆成堆的碗洗得她双手发麻腰酸腿痛,她多么想回去早些休息,但想想与目标的距离,又忘掉了一切,发狂似的学习练唱,多少次是含着泪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为了能多挣些钱买书、请老师,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利用早晨上班前的时间,走街窜巷卖面包,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多少次每当她徘徊在汽车站里,准备回到亲人身边,从此结束这苦难的生活时,一想起离家时说的: “唱不出成绩决不见父母”的誓言,她又坚持了下来。
林琳在困难面前坚持了下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不仅维持了自己的生计,还用存下来的钱买了个小放音机和歌唱家们的录音带,反复对照练唱,水平渐渐有了提高。1988年7月的一天,在东大街她看到西安市青年艺术团招收歌唱演员的广告,立即前往应招。当她得知被选上的消息后,激动得整夜睡不着。但情况并不尽人意,因该团不是公办的专业团体,她所开始的新生活只是辗转东西,类似流浪的以挣钱为目的的走穴演出,不能学到知识,提高水平。她断然离队回到西安。又开始了打工学习生活。
1989年2月,一个新的希望又来到她的面前,她得知了兰州军区某部招收文艺兵的消息,心想部队是人人想往的大学校,苏小明、张暴默、李双江等著名歌唱家,都是在部队成长起来的。一定不能错过。便匆匆打点行装,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是金子,在什么地方都闪光!她以自己优美的歌声,踏进了军人行列,成为了一名文艺战士。由于她的努力1990年她两次代表所在部队在兰州军区文艺调演中捧回优秀演员奖杯。1992年她调入武警陕西总队文工团,演唱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各种荣誉接连不断,先后在武警总部举行的全国武警部队歌曲大赛中取得三等奖,陕西省“92红五月”演唱会优秀演员奖,全国公安系统文艺演唱优秀演员奖,陕西电视台TV好时光歌王:季度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