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4月22日
第3版
03

近两年来,各类企业中女职工下岗情况日渐增多。她们下岗是自然的优胜劣汰还是人为的性别歧视?省总一项调查提出:

弱、病、孕、产、乳期是女职工下岗的主要原因建立新的就业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下岗的特点

最近,省总女工部组织力量对全省机械、纺织、军工等19个系统6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作为调查对象的18.5万职工中,有7万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37.46%,下岗职工总计为2520人,女职工1243人,且呈现出以下儿个特点:

1、女职工下岗的比重比男职工大。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37.46%,而下岗女职工却占到下岗职工总数的49.33%,高出11.87个百分点。

2、下岗女职工大多是工人。下岗女职工中,工人1158人,技术干部32人,管理干部53人,所占比重分别为93.2%,2.57%和4.26%,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来看,下岗女职工中工人所占份额大大高于技术和管理干部。

3、下岗女职工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35岁以下的女职工1017人,36—45岁的女职工171人,46岁以上的女职工55人,所占比重分别为81.8%、13.75%和4.4%。很显然,下岗的大多数为35岁以下的年轻女职工。

4、弱、病、孕、产、乳期是导致下岗的主要原因。造成下岗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因病、弱、孕、产、乳期而导致下岗的比例高达50.6%。而因技术素质差,纪律性差,人际关系差和不称职干部4项因素所造成的下岗仅41人,占9.29%。

5、自愿下岗比重日渐增大。调查表明:自愿下岗女职工比例紧随病弱和孕、产、乳期之后,达12.22%,这是近几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6、女职工对下岗所持的态度差异甚大。对62个企业中的女职工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在每个企业中调查100人(个别单位50人),询问了6100名女职工对下岗所持的态度,结果是积极争取上岗和调出本单位的占49.32%。而自谋职业、自愿回家、自动辞职以及无态度的却达45.6%。

7、企业态度比较冷淡。如何解决女职工下岗问题,在20家有下岗女职工的企业中,虽有15家有打算,但却缺少得力措施。

上岗的障碍

女职工既是物质文明建设者,又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主体,她们为人类的延续,民族兴旺发达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是无法用货币来计算的。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品格修养、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优生优育。因此维护和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件攸关民族兴亡的大事。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涉及女职工利益的问题日益增多。女职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女职工重新上岗方面,至少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障碍:一是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以及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使得一些单位可能还想继续排挤出一批在岗的女职工,形成宁要一个“武大郎”,不要十个“穆桂英”的现象;二是一些适合女职工工作的岗位开发不足,严重地制约着卜岗女职工重新上岗;三是生育保障社会化程度较低,女职工孕、产乳期就成了企业的负担,这也就是一些企业不愿收留女职工的重要原因;四是女职工个体素质普遍较低,我国女性就业人口文盲率达32.47%;而男性则为15.24%。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就是在岗的部分女职工因自身素质差而遭受“排斥”和“编外”也将是不可避免的。

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如何解决下岗女职工的问题,我们过去乞求企业照顾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办法已经行不通了。要从体制上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建议:

1、从观念上正确认识女职工下岗。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完善,部分企业职工的失业和流动,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女职工是企业职工的组成部分,部分女职工的下岗和流动也将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一方面女职工有权按照自己的志愿选择劳动岗位,另一方面企业也有权根据用工要求选择劳动力,当然,这指正常情况而言,即企业用工的出发点主要取决于女职工本身的素质,而不是性别和其他。

2、建立新的妇女就业机制。为了保护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劳动积极性,保护她们孕育健康聪明的下一代,对孕、产乳期女职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时间,为她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很有必要。这就有待于建立一套全新的妇女就业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适合女性就业特点的工时制度和就业形式,如在育婴期,可以选择弹性工作制和小时工作制,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满足女性的多种需要。一旦孩子长大,女职工进入高效工作阶段时,可恢复满负荷和全工资。

3、建立生育保险制度,即将目前女职工生育费用由企业负担转为社会负担,其资金来源就是实行生育保险费统筹,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女职工数量不同而造成企业生养负担不均的问题。从1988年起,全国总工会和一些省市工会就开始积极推动实行女职工生育费用社会统筹办法,现在已有

12个省市和70多个市县实行了统筹,这项改革目前已初具雏形,如加以完善,可形成较为合理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这既地一个涉及女职工利益的问题,又是企业转换经特机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4、建立女职工培训制度。女职工素质的提高是企业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培训则是提高女职工素质的根本途径。女职工的个人素质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女职工的现实处境。要帮助女职工认识到:女性的真正解放要靠自身素质,用贡献和作用来争取全社会承认,不能把提高地位寄托在别人的呼吁和被保护上。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女职工提高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组织知识竞赛、技术比武、操作表演,鼓励女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同时,应主动向有关部门和方面,推荐优秀女职工学习深造,以尽快提高女职工的个体素质,适应改革和建设的需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