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5月18日
第3版
03

今日莫斯科(下)

董治顺

“烟酒比杂志更重要”

“烟酒比杂志更重要”,是俄方翻译(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用来说明人们生活观念和需求发生的变化。我们在莫斯科街头漫步,翻译指着一些出售烟酒的小铺和亭子告诉我们:以前,这些都是报刊零售亭,从去年开始,变成了卖烟酒杂货的地方。人们的生活需求变了,兴趣变了,消费结构也变了。发生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物品供不应求和通货膨胀造成的。近几年,尤其是近一两年来,物价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到了人们难以承受的程度。每餐必须的食品——面包,过去1公斤的价钱是13个戈比(100戈比等于1卢布),现在需要13个卢布,上涨了100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土豆,每公斤也由10个戈比涨到13个卢布;自由市场上的猪肉,每公斤的价格是300—400卢布。在莫斯科,相当比例的家庭有小汽车,每公斤汽油也由40个戈比涨到15个卢布。许多人开支不起,只好让小车“休息”,而改乘地铁或公共汽车。

干部、职工的平均月工资,虽然已由300—400卢布增加到现在的3000—4000卢布,相当于过去的10倍,然而物价却上涨了几十倍、上百倍,人们对此普遍不满。莫斯科的居民户,大多是4口之家,每人每月购买食品的开支,需要2000多个卢布,工资收入的大头要用在吃饭上。好在医疗、小孩入托上学(直至大学毕业),仍和过去一样,基本实行免费;房租、水电费也很低,乘车非常便宜。

在过去的时间里,卢布在国际上的信誉是很高的,也比较稳定。近四五年来,逐步贬值,而且直线下降,越贬越猛。5年前,1卢布=3美元;2年前,6卢布■1美元;去年秋季,200卢布=1美元;最近,500多卢布=1美元。据人们预测,卢布还可能继续贬值。因此,有些商店对外国人卖东西,只收美元,不要卢布,街头的许多个体小摊贩也是这样。

这些变化,自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消费结构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人们关心政治。从根本上说,是以关心经济为出发点的。如果政治与经济分离,或者离经济越来越远,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人们淡漠政治,甚至鄙视政治,以致出现“烟酒比杂志更重要”的观念,就不足为奇了。

都市兴起“地摊热”

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基辅,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摆地摊、做小生意的。这些地摊中,卖玩具、工艺品的居多,还有卖服装、烟酒、手表、相机、望远镜的,有卖金银首饰,党旗、党徽、国徽的,有卖掇着帽徽、军衔的军装的,也有专门照相、画像的。就连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布什的照片,也经过放大,再用木板裁制成真人那样大小,专供游人与这些“领导者”合影留念。另外,一些年轻人还有靠演唱、演奏赚钱的。在基辅,有一支5人组成的管乐队,见到中国人,便热情奏起我们熟悉的苏联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总之各种买卖,应有尽有。当然,与中国城市的地摊、小铺比起来,那是远远不及的,还是显得稀少,冷清。而在莫斯科那样的城市经商,条件却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优越得多。那里马路宽,空间大,到处可以摆摊设点,进行交易。

过去的苏联,是不允许集体和个人经商的,街道两旁严禁摆摊,现在完全放开了。在俄罗斯,人们每星期工作5天,各地的国营商店也是一样,周末照例关门歇业两天。这倒为个体摊贩带来了好处,使他们的生意越发红火起来。历史是很有意思的,50年代,苏联被我们称为“老大哥”,一切向“老大哥”学习;30年过去了,时间推移到90年代,“老大哥”又反过来学我们,而且公开声明“在进行改革时可以借鉴中国经验”

在莫斯科,翻译领着我们走访了两家服装商店和一家食品商店。商店经理告诉我们,中国的服装、食品,是很受欢迎的。热水瓶、毛巾、玩具和各种鞋,人们也很喜爱。以前,他们从个体户手上进过服装,质量不行,很难卖。不论服装,还是食品,只要保证质量,他们是非常欢迎,愿意合作的。

从眼前看,在经济上特别是日用品的供应上,俄罗斯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它前身的苏联,毕竟是一个工业大国,基础比较雄厚,加上人口少,人均土地多,不可对其困难估计得过重,也不可低估其发展潜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今后三几年内,是我们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发展经贸关系最有利的时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