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5月20日
第2版
02

黄土得生命 泥巴塑真情

——记毛泽东千座泥塑肖像作者王文海

早听说延河畔上出了个泥塑家,1990年,他就将自己精心创作的1000匹泥塑骏马捐赠给亚运会。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他又完成了毛泽东千座泥塑肖像的创作,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我特意前去拜访了他。

在南泥湾农场一所简陋的房间里,他打开了话匣。

“你问我为什么要塑毛主席,就两个字‘喜欢’。我这一生和他老人家有缘,1970年刚满18岁的我,就被招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担任毛泽东思想宣传员,一干就是10年。这期间因工作需要,我翻阅学习了毛主席各个时期的大量资料和著作。我还走访了省内外上千名当年和毛主席接触过的人。至于说后来怎么发展到用泥塑这种形式来抒发我的感情,说起来也很有趣。延安革命纪念馆刚成立时,我就给当时在纪念馆塑像、作画的艺术家做模特儿,出于好奇我经常翻看那些艺术家的画册画稿,觉得蛮有意思,自己偷偷用泥玩过几次,但当时接待任务重,没时间也没精力搞那一行。到1980年,因年龄原因,组织把我从解说员的岗位上换下来,从此,心里老觉得憋得慌,总想寻找一个新途径抒发自己的情感,很快就想到泥塑。如果能用黄土创造艺术、塑造伟人,这是对在延安黄土地生活了13年的毛主席的最好怀念。”

“想归想,说归说,泥塑毕竟是一门艺术,不是闹着玩的。为了掌握泥塑的基本功,我购买了《雕塑基础知识》、《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世界美术史图录》等几十册专业书籍,研读了人体解剖学、美学理论和中外美术佳作。自费到西安、北京等地拜师学艺参观取经。起初,我只捏一些猫呀狗呀的小动物,还捏一些简单的儿童玩具,后来我发展到看啥捏啥。1989年,听说北京要承办亚运会,我非常高兴,想表达一下老区人民的心意,就加班加点干了近一年,捏了1000匹神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骏马捐赠给亚运会。接着,又开始塑造毛主席。常言道‘心诚则灵’,每次给毛主席塑像,我就有一种按奈不住的冲动和无限的激情,这样塑出来的毛主席不但形象而且神也像。”

“你猜对了!这些年为了泥塑,我吃了不少苦头,为了给主席塑像,我妻子辞掉工作,泥塑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内容。两个孩子也搭进去了,放学回到家,不是帮着挖泥抬水,就是蹲在我们旁边递工具干零活,看着一家人忙碌的样子,我老母亲也感动了,主动承担起家务活来,给我们当起了‘后勤部长’。我一个人工资养活5口人,每月除了按最低标准留够生活费外,剩余的钱都花在泥塑上。我家除一台14时黑白电视外,再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凡是来看过我泥塑的人,都积极鼓励热情支持,美国亚洲国际旅行社总裁霍夫曼先生在延安考察时,专程来到我家,看后连连称赞。台北地理杂志社郑明华先生去年来延安时,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我的泥塑,拍摄了大量照片,临走还收藏了50多件。一些专业美术学院、雕塑院的学生教授看了,为我能在如此简陋艰苦的环境中塑造出这样神奇的作品感到震惊。一位大学生问我: ‘现在好多人都下海了,你为啥还执着地搞这项清贫的工作?’我当时笑笑说:如果我爱钱,现在把这些年来创作的泥塑卖了什么都有了,如果我爱钱,我给庙里塑神像,一个就挣五百块,可咱不喜欢那样做。”

看着面前这位清瘦略显疲惫的泥塑家,我真正理解了他说的“喜欢”这两个字的内含。

翌日,我们驱车回到延安,来到革命纪念馆王文海的家,站在1000尊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呼之即出的毛泽东泥塑肖像前,仿佛就是在读一部中国革命史,它使我又看到了毛主席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有力的一挥;它使我又听到了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

(来国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