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铁流滚滚注哀情
——记全国五意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惠生
刘惠生在冶金战线上奋斗了27年。1966年,他携家带口由马鞍山钢铁公司来到略阳钢厂,从此,便把一腔衷情注入到决定略钢兴衰存亡的滚滚铁流之中。
略钢炼铁高炉在1969年建成投产时,因产量低、消耗高、事故多而出名,刘惠生深感不安。他白天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查原因;晚上挑灯夜战,画图纸、算数据,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
焦炭整粒技术是七十年代末期一项新技术。整粒后的焦炭粒度均匀,可改善高炉布料,起到增产作用。刘惠生广泛搜集有关技术资料,果断实施,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初试锋芒,从此他搞科研攻关的劲头更高了。
八十年代初,刘惠生又同科技人员向除尘设备改造这块硬骨头进军了。恰在这时,给他在事业上极大支持与帮助的妻子身患重病,去西安和上海等地住院治疗。那三年,他无时不牵挂着妻子,高炉设备改造工作又离不开他。他选择了后者,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加倍努力工作,直到妻子病故,他也未请假。然而,他组织的电除尘改造成功了。不但给略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改善了生产环境。当大伙脸上流露出欢庆的笑容时,刘惠生的心情又是多么地沉重。
刘惠生这位高才生,平时少言寡语,一旦干起工作,便会拚命。如何使高炉稳产、高产、顺行?他连吃饭、睡觉都在想着。他反复研究本厂烧结矿的性能,认真分析自产精矿成份,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设想在烧结矿中配加白云石粉,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炉耗指标。当时他的这一设想曾引起非议,而他坚信科学。经过实践,又成功了。仅此一项,使炼铁分厂一年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31.56万元。周围乡村以白云石矿为主,陆续建起3个白云石破碎厂,获利20多万元。这项建议1992年被省科协代表大会评为二等奖。
面对成绩,刘惠生没有满足。近几年他参与组织的50余项科技改造项目,其中主要项目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450万元。有的项目跨人省级、国家级先进行列,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跃上新台阶。
(韩振春杨晓华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