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5月29日
第2版
02

孩儿王发明人实业家

——记省政协委员、高级教师张振英

本报记者 桂子

1992年7月,骄阳似火。

北京。首都钢铁公司特殊钢公司引进的德国快炼特殊钢大型生产线,管道温度800度,炉窑温度1200度以上,前来招标的十几家保温材料厂都败下阵来。有两家保温材料刚上去,不但保不了温,反倒着火“升温”了!这下可急坏了钢厂领导和西德专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要来剪彩,难道就因为保温材料无法解决而影响工期吗?

这时,一个文质彬彬、年愈半百的“书生”带着他发明的FBT(稀土)复合保温涂料赶来了!结果,他的保温涂料竟使这条“火龙”温度骤降至60度以下……首钢人沸腾了,人们激动地抱起了这位颀长清瘦的汉子。

他,就是西安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张振英。

FBT保温节能涂料因张振英而问世。张振英因保温节能涂料而闻名。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短短几个月时间,前来要求转让技术的竟达300多家。法国、加拿大、南韩等外国客商纷纷要求合作引进其专利技术……

张振英的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3次荣获国家金奖和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面对接踵而至的种种殊荣,他的双眼模糊了:是喜悦,是苦涩?!他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

这位60年代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党员大学生,响应党的召唤,投身于师资匮乏的中学任教。张振英这一投入,就是整整30个春秋。他用阿拉伯数字编织着人生美丽的花环:三尺讲台,几乎成了张振英的全部生活,他带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他带的班级是先进集体,仅奖状、奖牌就捧回了好几百个!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身在其中的张振英深深体会到教师羞涩的钱囊和教学设备的落后。就这样,带着全校员工的期望和重托,张振英告别了魂牵梦绕的三尺讲台,弃教从工,创办起校办工厂。短短两个月,创利近3万元。于是,学校陆续添置了一批教学仪器和设备,年终全校教职员工“破天荒”地发了100元奖金,在西安教育界爆了个“冷门”。

然而,严峻的现实却应验了“出头的椽子先烂”之古训。有人搞小动作,给张振英扣上莫须有的“贪污”罪名,只有13个职工的校办工厂却一下子进驻了13个人组成的调查组。很快一纸通知书送到困惑不解的张振英手中: “停止工作,债务自己清还;调回学校,听候处理!”

张振英懵了!调查的唯一凭据——上级教委转来的一封贴有4分邮票的匿名信,却给张振英带来了一场灾难:6万元借款的债主纷纷登门逼债,生活30多年的恩爱夫妻不得不挥泪分手……尽管张振英在深奥的数学王国,可以潇洒地写下X、Y解,但他对调查组的草率决定却百思不得其解。

张振英没有退缩,没有消沉。为了捍卫人的尊严,他果断拿起法律的武器,对薄公堂。1988年3月15日,他终于得到了法律公正的评价:张振英胜诉了!当被告知重新恢复停止了3年之久的党组织生活时,他已泣不成声了。他谢绝了校方一切经济赔偿,又回到了他为之付出沉重代价的校办工厂当厂长。张振英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起步!

上东北,下西南,张振英在半年的时间里竟跑遍了全国100多家保温材料厂,发现现有保温材料的粘结力和耐高温性能都不尽人意。他钻书店寻资料,凡是与保温材料有关的图书都不放过,他用所学的高等数学优选解析,上下求索。有一次,张振英在旧书摊上被一本旧杂志所吸引:一篇介绍火箭耐高温保温材料——“锶”!

就是这奇特的“锶”,最终使张振英揭开了“保温材料”的神秘面纱,一种崭新的稀土添加剂试制出来了!为了尽快使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携带着新成果直奔国家建材局质检中心。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的严格测试,结果却令质检中心的专家惊讶万分:教师出身的张振英研制的稀土复合保温材料14项指标全部合格,其中粘合力超出指标的4倍,使用寿命延长了2—3倍。

新一代保温材料——FBT(稀土)复合保温材料终于问世了!此时,张振英却嚎啕大哭了起来:因为正当他前不久还埋头试验室搞研制的时候,他的爱女又病故谢世了……逆境造就强者,大苦换来大成。当专家们惊呼:“这是我国保温材料领域的一场革命”时,张振英又荣幸地当选为保温材料国际标准起草人之一。

短短5个月,法国一家独资企业率先开始生产了他的产品。张振英不仅还清了当年赔进去的全部债务,而且挣回了全部投资,订货合同金额高达两亿元。

又一个喜讯传来:张振英发明的FBT复合保温材料又荣获刚刚结束的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张振英也应邀作为中国代表团代表前往巴黎。

如今,身为拥有31个合作企业的西安启明保温节能材料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振英驾驭着他那神奇的保温涂料,开垦着一个又一个“处女地”……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不惜捐资50多万元支持兴办教育和文化事业,默默实践着他最初创办企业的诺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