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7月2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慈父严母现象剖析 厨中自有美容玉 工间 妻子不读书 图片新闻 爱你能商量 505和我这个西藏兵 太阳镜综合症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慈父严母现象剖析

李金玉/文

郭玉军/图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父亲多是严厉的,而母亲总是慈祥的,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电影插曲更是唱得多少母亲潸然泪下。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以往那种慈母严父的形象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被慈父严母新形象所替代。笔者曾于一群正玩耍的4—6岁的孩子中询问妈妈好还是爸爸好,6个孩子中有4个说爸爸比妈妈好。“妈妈最不好”,一个孩子说这话时竟还跺了下脚,另外一个孩子则说爸爸妈妈一样好。问他们为啥觉得爸爸比妈妈好,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个不停,大多说爸爸爱抱他们,让他们当马骑,带他们去公园玩,给他们买吃的、玩的、说话还老带笑,“不像妈妈,动不动发脾气,打起屁股来可真疼呀。”听着孩子们的诉说,我不由沉入了思索之中。那么,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敲响了她(他)们的房门。

母亲的话

28岁的A是一家工厂的工人,丈夫是某设计院的工程师,她们的儿子今年刚4岁。进门时,做爸爸的正在和儿子“扳手腕”。听我说明来意,A女士笑了,推辞着说没啥说的,在我一再请求下,她说了如下的话:“你所提的‘慈父严母’的说法我不能同意。可要说现在孩子多恋着他爸,相较而言,和当妈的有些‘生分’,倒也是实情。我们家里也是这样。要说原因,其实孩子是当妈的身上掉下的肉,能不想着,不愿意更多地给他们些慈祥的母爱?可一结合现实,我是工人,比不得他坐办公室轻松,每天回家要做饭,操持家务,累得只想赶快睡觉,孩子问个啥,让讲个故事,也就没了耐性。可我又常想,自己文化浅,干活累,拿钱少,还被人瞧不起,就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出息,对儿子背诗背儿歌就格外看重,稍不如意就急,一急就想打。他爸工作没我那么累,上下班时间卡得也不严,在家呆的时间也就比我多。孩子和他在一起处的时间多了,自然感情就深。我做饭时,他分工带孩子,带着去外边玩,路上再买个糖啊变形金刚什么的,孩子当然觉得他好了。”

父亲的话

做母亲的如是说,那么做父亲的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一位妻子在某饭店任经理的丈夫说:“要我看,是慈父严母还是慈母严父,最根本的一点决定于经济地位。”你当我乐意把自己成天栓在这烦琐的家务、带孩子的事情上?我何尝不想当甩手掌柜,像我父亲一辈的男人那样做丈夫、做父亲。可她工作太忙顾不上,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都比我高,孩子又总得有人带,权衡得失,只好由我承担起照料孩子生活、管理孩子学习的事了。反正我每月的奖金也就那三十元,不抵她的零头,真为了孩子被扣了也就算了。孩子白天难见到她妈的面,晚上待她回来,孩子又睡了,第二天孩子没起床她又走了。即使偶尔在家,也还是忙她的事,少有和孩子亲亲热热谈话的时候;该吃饭了,也总是去外面买现成的,使孩子感受不到母亲在家时的那种慈爱与温暖。有时她工作不顺心,还把气往孩子身上发泄。如此一来,孩子当然不愿意与她多呆在一起了。过去当妈的为啥慈祥?没地位,没经济收入呗。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女人主内,成天锅台转带孩子,母爱当然也就流露得充分。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低下,常使得她们产生一种自卑感。在她们眼中,孩子今后会成龙成凤,是远比自己强的人,而在“女人的名字是弱者”时代,做女人的除了要服从丈夫、服侍丈夫,对于日后定超过自己的孩子当然也得表现出足够的温存与和蔼了。

老师的话

某大学教政治经济学的朱老师则这么分析“慈父严母”的社会现象。他说母亲也好,父亲也好,天性都是爱孩子的,都愿意把更多的爱心给予孩子。而做为母亲的女性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家庭中也无地位可言。现在虽说今非昔比,但内心深处那种千百年来形成的“女不如男、男尊女卑”的陈俗旧念并未彻底消失。故而更多的时候就有意无意地常以外表威严的“女强人、妻管严”而出现于他人眼前,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丈夫与孩子,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感。而做父亲的男人们以强者身份自居惯了,故而对待小鸟依人的孩子们,也就往往表现出一种“超然大度、大人大量”的态度,而对孩子的不足之处显得相对宽容一些。此外男人多粗心,对家庭的收入支出很少去做通盘考虑,只要孩子有要求,就不加思索地掏钱尽量去满足,对这样的爸爸,孩子当然愿意跟他多在一起呆并说他好了。再者在一般家庭中,做父亲的在学识、社会阅历、待人接物等方面多比做母亲的强些,而今日的孩子求知欲旺盛,母亲难以解答的问题父亲常会给他们以满意的答案,孩子也就更多地对父亲有了钦佩之感。再有就是“妻管严”的兴盛,使得男性以往的绝对优势已江河日下,但要彻底地夫妻角色易位,又不甘心,干脆来个家务分工:女的掌财权管家,男的管孩子。做母亲的把原本与孩子接触交流的机会尽皆让给了做父亲的,时日稍长,母亲的形象在孩子眼中自然就有了隔膜感。

笔者以为,做为一种家庭、社会现象,慈父严母也好,慈母严父也罢,都是时代的选择使之然,尽可顺其自然好了。不过对于慈父严母所可能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也应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父亲的过于慈爱、其言谈举止会对孩子阳刚气质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夫妻间在对待孩子方面的“反差”过大易使孩子或无所适从,或性格偏颇,或学“两面派”手法等,对此,都是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并予以协调解决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