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访侯耀华
文/惠焕章 吕劲 图/赵秀华
一场雨过后,夏口的西安变得凉爽多了,我们来到侯耀华下塌的省军区外宾楼,他正聚精会神读《名人的失误》这本书,见我们进来,他光着脚丫走来走去,安顿我们入座,然后又从床边上抽出一个警棒,我们正纳闷间,只见啪地一下,一团火喷出,原来是个打火机。他点燃一支烟,然后告诉我们,他这个人很随便,不会给人陌生感,而且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他认为愿意表白自己就是希望别人了解、理解和原谅,他说:“一个演员越让人理解,就越容易勾通;演员如果能让人当成朋友,比获什么奖都好。”
他很健谈,很会活跃气氛。仍然像余德利那样自然、洒脱,与荧屏上别无二致。说话京味十足,不紧不慢,调侃有余而严肃不多。因而很容易接近。
他这次是作为全总委托陕西省总工会举办的全国职工小品比赛的评委而来西安的,他说他之所以愿意参加这次活动,是因为他也是工人出身。
相声大师侯宝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他的努力,使相声这个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逗笑形式,成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高雅的珍贵艺术种类且经久不衰,他不仅改变了相声的命运,而且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相声艺术工作者,他的儿子侯耀文就是其中之一。多少年来,观众非常熟悉相声界的侯氏父子,但是却很少知道侯宝林还有一个叫侯耀华的儿子,那么他在做什么呢?
侯耀华告诉我们,他一直在工厂做工。他是“文革”期间的高中毕业生,后来他又学了化工,当了工人,在工厂一呆就是11年。他说:“父母亲给了我生命,而做人处世却是这11年中,由工厂的师傅们教会的。”在中国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除了农民,恐怕就是工人最有发言权了,所以侯耀华认为他以后在舞台上的每一次成功,都与这11年在工人群众中的生活积累有关。
他最初进入影视圈,是在电视剧制做中心搞制作,搞些技术性的活儿,只要手熟就行。但是他又很不安分,总喜欢给人家的片子挑刺,这别扭啦,那毛病啦,人家就回敬他,你能,也演个试试。于是他就演了。
第一个角色是在《寻访画儿寒》中,扮演给那五出坏主意的师爷。还真露了一手。还演过一些话剧,比如在《日出》中演过胡四。《编辑部的故事》开拍时,导演一眼就看到了他,他便演了余德利,且一炮打响,走红南北。
当我们问及他为什么会将余德利演得那么好时,他坦率地说:“是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人演个平凡人的故事给平凡的人看,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他认为他的走红并不是由记者捧出来的,而是观众喜欢,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喜欢我的观众,才有了我的今天。”
所以他很乐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观众,他认为那些不愿和观众勾通的演员是认为观众不会理解他。其实最笨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比如生活中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些聪明的人往往被一些不聪明的人所征服,而且别忘了世界上的聪明人毕竟是少数。
人和动物一样,他进一步解释说,猫抓老鼠并不全是为了饱餐一顿,有的是因为胆小,采取进攻的形式来保护自己;孤傲的人也是这样,他不希望你在勾通的过程中抓住他的弱点,因而先把你吓跑,从而保护了自己。
他说他并不聪明,有时很蠢,但是他不愿拒绝观众对他认识,更不愿用假话骗他们。
继《编》剧之后,这几年他演了几个小品《透视》、《礼下于人》、《球迷俱乐部》。最近他正在为30集《请拨315》忙碌,这是一部反映消费者协会的事情,他扮演这个协会的创导者,因为他的“夫人”被伪劣的热水器放出的毒气熏死了……这个角色和余德利距离很大,但他尽自己最大努力演好。因为他要“对得起观众”。
除了演戏之外,侯耀华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业余爱好很多,游泳、台球、玩摩托艇这些带有刺激性的运动对他很有吸引力。同时他又是打火机、手表的收藏家,这些年收集的数量和品种都很客观。
他还非常热爱动物,在家里他养着猫、狗、猴之类。在这些动物中,他认为猴最通人性,他的猴已经两岁半了,对他感情很深,谁想插足把他们隔开都不行,有时候他打了它,它还是要搂着他的脖子,亲个不够。
他觉得猫也很有意思,他一共养了两只猫,一只波斯猫,是母猫,一只是黑猫,公的,可是它们两个感情不合,不肯在一起同居。有一个时期,他给黑猫做了好多工作,希望它拿出男子汉的勇气,应该主动点。不料过了不久,它竟带了两只母猫回到家里,“看来感情这东西是不能免强的,猫也一样。”他深有感触地说。
侯耀华的家现住在北京东四,他有一个儿子已经24岁,在日本留学。他的儿子和他很像,就像他和他的父亲那样,他说他们的家族遗传很厉害。
生活中的他很懒,很散漫,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是他的特点。但是他很爱干净,1982年和夫人分手后,洗衣、清理动物粪便等家务活,都是由他来做。平时不管白天工作多累,晚上回去多晚,他的衬衣都要每晚洗一遍,把动物的脏物清理一遍。他家里的东西摆放很乱,但是很有序。他把所有用的东西都摆在明处,拿起来顺手。所以他最怕别人帮他收拾,一收拾他就找不到了,想用时又得买。
他还很喜欢看书,写作,写字。所以他的生活是非常充实的。他喜欢写歌词,写了很多。谈话间他向我们朗诵了几首,都非常精彩,不是我们夸张,在我们所听到的许多歌词中,它是属于上乘之作。言简意赅,精妙独特,既有生活情趣,又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无穷。不久,他还要请人谱曲并演唱这些歌词,到时候读者定会一饱耳福的。同时会检验我们的评价是否合理。
他说他的这些爱好都是顺其自然,就像教育他的孩子那样,他从来不规定儿子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而由孩子根据自己的理想、爱好,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谈到这里,他还对目前一些家长对子女不良的教育方法提出批评。比如说宠爱,天下父母哪个不爱自己的子女?但过份宠爱则会害了他们。他谈到他小时候,父亲侯宝林只打过他一巴掌,是因为吃饭时倒了米粒。现在的孩子在上学期间就像阔佬似地养成了大把花钱的习惯,每月消费都是几百块,到了刚上班时才几十块百十来块,让他们怎么办?
“还有的父母是工人,”他说,“都来米发识不得几个,还要买个钢琴让孩子弹,对其中有些孩子来说,手指头像棒槌似的,又没有什么艺术细胞,我看还不如教他们弹棉花。”
侯耀华现在在一家由台、港、日、美、中合办的长城国际影视公司供职,他给自己从艺的要求是:文化、为人、健康。他说,有了厚实的文化基础才能理解角色;有了好的为人,才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把戏演好;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应付一切。
他还说:“对一个演员来说,一生就像活期储蓄,不断地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不断地储存;不断地支取,不断地塑造一些好的角色,奉献给观众。”
在谈到明星纷纷下海这个问题时,侯耀华不赞成明星们都这么搞。他说他父亲一辈子无权无钱无势,却有的是老百姓的拥戴,钱人人都需要,但是一个人的事业有主有次,不能因为钱而丢了追求。他说:“我不敢标榜我的戏演得多么多么好,但是只要老百姓需要我演,那我就一直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