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7月29日
头版
01

痴爱普通岗位 苦干奉献不止

修理工赵鹏二十八次立功受奖

“七、一”前夕,铁一局三处机修厂修理工赵鹏“双喜临门”:再次被铁一局授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这是他参加铁路工作23年来第28次立功受奖。

赵鹏1970年参加工作后,这位淳朴、憨厚、倔强的农民后代,便把实现人生价值的砝码定位在扎根平凡岗位埋头苦干、拼搏奉献的天平上。为学到过硬的修理技术,他如饥似渴地研读技术书籍,虚心拜师求艺,刻苦实践探索,终于成为行家里手。1979年,羽翼渐丰的赵鹏挑头带班,成功地创造出全国首台开挖直径1.5米、时速2米的大型黄土掘进机,荣获铁道部科技成果奖。此后,他凭借求知的钻劲、吃苦的拼劲、耐劳的韧劲,多次攻克技术难关,完成革新项目,先后被团中央、全国铁道团委和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于“新长征突击手”,还荣立大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工友们夸赞赵鹏干工作有“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铮铮骨气。1984年盛夏,厂里承揽了秦皇岛市建设路立交桥框构顶进工程。这是在火车正常运行下,把长32米、宽27米、重5600吨的框构体从路基下顶进34米,要求边线误差不超过10厘米。这种新施工方法,不但在铁一局和该市没有施用过,就是全国也未见有几个施工队施用。当顶进中构件头部下栽,整体下沉时,赵鹏光着膀子钻进蒸笼般的构件里测算观察,苦寻对策,提出取土适中、头部稳定,加快循环方案,经过25昼夜奋战,攻克了难关,结果误差只有3厘米。接着在红旗路顶进中,把误差缩小到2厘米。机修厂立时名声鹊起,又有5家单位登门邀请干此类工程,价值达50多万元。

赵鹏为企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精打细算出了名。两台立爪装岩机要送南昌大修,他听说要花12万元,硬挡住立下“军令状”自修。他多次到上海、南昌等城市购料,从没住过象样的旅店,坐过出租车,游玩过半天,总是急如星火,来去匆匆。一次,他同一职工在沈阳买了二百斤高压橡胶油管,出租车司机要15元钱送火车站,并以多给车票为诱饵,赵鹏二话没说背起管子挤公共汽车。下车后,他又舍不得掏5元保管费,扛着管子去吃饭。那位职工戏谑说:花公家钱,比剜你身上的肉还疼。据不完全统计,他近年修旧利废352项,价值达10万多元。

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赵鹏身怀绝技不为金钱所动,从未一次出门“走穴”捞钱,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他经常加班超点处理急、难活,仅近年就达1800多工时,从没讲过钱字。甚至连报酬也不多拿一分。厂长劝赵鹏,你是班长、技师,操心多、贡献大,奖金应该拿最高数。他却说:“多干点少拿点才能带动大家。”

赵鹏是好工人,却不是好爸爸、好丈夫。农民妻子抱怨他心里只有国家,没有自家。去年隆冬,他请假回家修灶房。这时,处上揽到一项框构顶进工程,要赵鹏指导施工。厂里派去叫赵鹏的人见他一身泥水砌山墙,不好意思开口。他知道来意后,洗了洗手便同来人走了。苦得妻子直跺脚:十冬腊月甩下这摊子,让我娘儿们咋弄呀!前年夏收,他难得回家帮忙,谁知正在丰准铁路施工的立爪装碴机“趴窝”告急。厂里的人找到正在地里割麦的赵鹏后,他连家门也没进便径直回厂,当晚急如星火乘火车赶回工地……

赵鹏在普通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辛勤耕耘,不懈地实践着“做一个好工人,为国家不断作出新奉献”的人生理想。 (黎志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