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者”泳叹调
(凤翔)孙鸿斌
(一)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
读书为什么?为考试。
升中学的考试,就是小学教育;升大学的考试,就是中学教育;专业考试就是专业教育;成人考试就是成人教育。
升学乃教育之目的,考试乃教育之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教材为考试而编,机构为考试而设,经费为考试而拨,政府为考试而忙。为考试的教育是真教育,不为考试的教育是假教育。考得好的学校是好学校,考得不好的学校是坏学校。会教学生应付考试的先生是好教师,不会教学生应付考试的先生是坏教师。考上的学生是优等生,考不上的学生是差等生。
国家重英豪,考试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文凭高。
(二)
考试乃教育之中心,一切教育措施都要围绕考试运转。怎样考,就怎样学;怎样考,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考的法子,学的法子也要根据考的法子。考什么,就学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也不教。教学考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都在考上学,在者上教。在考上教的是先生,在考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考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应考便是学。先生拿考试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应试来学,方是实学。考,考,先生的法宝;应试,应试;学生的头等大事。
(三)
莘莘学子,为考试而来,因考试而去。考上的,松一口气,沾沾自喜;没考上的,垂头丧气,自暴自弃。考上的,进了大学门,成了公家人;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愿回故乡。没考上的,回到原学校,成了重读生。啃干馍,睡冷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复习题,自测题,模拟试题,练得人眼花缭乱;单元考,阶段考,毕业会考,考得人心意烦恼。说什么只要下得功夫深,铁杵定能磨成针;却也是,三场辛苦磨成鬼,一张文凭误煞人。眼睛,近视了!脑袋,僵化了!双手,呆笨了!人格,变态了!想昔日,范进老来可中举;看今时,吾辈将来能干甚?
六十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而今“应试先生”却提出了“应试教育”理论,主张教学考合一。陶行知先生在天之灵若知后人对他的学说的歪曲和篡改,你说他生气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