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说
(宝鸡)袁敏杰
如今世上时髦多,难得糊涂也时髦!
余虽知古人有“难得糊涂”之说,却至今未能参透其中“禅机”,既不知人家当初发此感慨时的际遇境况,亦不知人家当初如是说究竟何意?是大智若愚?是愤世嫉俗?是清高孤傲……
纵观时世,“难得糊涂”已相当普及,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壁上景”、“座右铭”。男人女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皆如此说,其心态惊人的“一致”,昔日所谓的“代沟”荡然无存。更有人将“难得糊涂”书成条幅,精工裱糊,张悬于厅堂明丽处,平添了几分风雅别致、高洁玄妙的气氛。因了这股风气,于是有人迎合这股心理,大发“难得糊涂”之财,大街小巷书画斋,到处兜售“难得糊涂”,草书行书隶书满目“糊涂”;工艺品装饰品甚至生活用品之颜面,也多以“难得糊涂”美容之,不由得你不“糊涂”。如果以“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是什么”为题,搞一次社会抽样调查或随意问卷测验,那么,“难得糊涂”很可能问鼎夺魁,荣登榜首!尤其“可贵”的是,“难得糊涂”者“言行一致”:“闭一只眼,眯一只眼,冷眼旁观世上事”;“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别人的事袖起手”;“哪怕你杀人捅刀子,抢人劫银子,与我何干与我何妨”……
其实,“难得糊涂”者见解未必一致:
有人说“难得糊涂”乃“大事清醒,小事糊涂”;
有人说“难得糊涂”乃“自己的事清醒,别人的事糊涂”;
有人说“难得糊涂”乃“清高风雅,愤世嫉俗”;
也有人说“难得糊涂”乃是“清醒的极致”;
有感而发,见仁见智,皆成道理。
问题是,修行到言之境界,并非易事,弄不好反会弄巧成拙,沦为一种假气俗气浊气,或者小事清醒,大事糊涂;或者大小事皆糊涂;或教员眼高手低,满腹牢骚;或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或者浅薄卑俗,自私自利…“难得糊涂”其实也是一种累,累在竟要抛却一个真实的“我”,硬要扯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凡夫俗子”的人生轨道!
一个真实的“凡夫俗子”之“我”并无什么不好。喜怒哀乐、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七情六欲,皆成自然;敢说敢笑、敢悲敢喜、敢怒敢骂、敢作敢为,皆成性情;有清醒亦有糊涂,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成功亦有失败,有欢乐亦有痛苦,皆成真实。生活应该就是这样,人生本来就是这样!
当此改革大潮漫卷华夏大地之时,“难得糊涂”之调与时代的脉动又显得多么不协调!
恕我附庸风雅也借用古人一句名言奉赠“难得糊涂”者诸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