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马丁
·杨晓曦·
没想到第一次见到著名漫画家马丁竟是在他的病榻前。
打小就认为名家挺神秘,挺了不起,有别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当马老真真切切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感到有些惶恐:老先生可是名画家,我自己乃涉世不深、名不见经传的黄毛丫头。惶恐之后便拿出初生牛犊的精神,大胆地与马老师开始了交谈。
马老中等身材,一身病员服,笑容可掬的脸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地道的湖北口音,很健谈,他向我讲述了他的许多故事,有辛酸也有欢乐,我听得津津有味,以至忘了时间,也忘了地点。最令我感兴趣的是马老改名的故事。
马老原名汪子超,1927年生于武汉,10岁失父,母亲舍辛茹苦地带着六个子女。马老从小就爱画画,没有老师,他便随心所欲地画,这便为他后来画漫画打下了基础。马老12岁当童工,15岁帮人家画广告,19岁告别家乡到重庆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活。在此期间马老始终没有放下过他心爱的画笔。经过几番波折,马老于1950年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幅漫画。1956年马老被调往《重庆日报》社从事漫画工作。1958年马老画了一幅名为《碰壁记》的漫画,画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伸着脑袋朝天安门城墙上碰,以致碰得头破血流。这幅漫画尖刻辛辣,《重庆日报》将它刊登了。事隔不久,被香港一家报纸转载。报社领导对此深为不满,立即向马老询问此事,马老竟一无所知,这事便不了了之。由于当时马老的另一幅漫画正欲排版刊出,报社领导为了慎重,要求马老立即更名。时间紧迫,不容马老细想,在万般无奈中马老想起了这一年正大炼钢铁,由此又联想到钢厂的高炉叫“马丁炉”,于是,马老急中生智用了“马丁”这名。从此,汪子超就成了马丁,至今马老也未再用过自己的本名。讲完这些,马老和我都为这段耐人寻味的更名故事大笑起来。我全然忘了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和蔼可亲、侃侃而谈的老先生是名人、著名漫画家。原来名家也很平凡。
1991年4月4日,台湾的儿童节,台湾于这天出版了马老的一本名为《猪八戒拜师学本领》的连环画书。为此,马老特别高兴。马老的许多作品还在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西德、瑞典等国家展出过,有的还被收藏。今年4月,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给马老来函,欲将马老的业绩编入《国际名人辞典》16卷中。讲起这些,马老显得那么满足那么欣慰。
很遗憾第一次见到马老是在他的病榻前;很幸运第一次与马老交谈就和他一见如故。
醉翁之意不在脱 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