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小皇帝”高消费一瞥
提起高消费,人们往往只想到成年人的消费。可如今,儿童们在吃、穿、玩方面的消费已远远超过了成年一代,构成了一支庞大消费“集团军”。
零食消费
丽丽刚上幼儿园,却能如数家珍般地道出各种牌号的巧克力、桔子汁、生鱼片、牛肉干、饮料的名称。原因是从她出生那天起,她的父母、爷爷、奶奶视她如掌上明珠,倍加溺爱。她们对这棵独苗,从不吝啬,每月都要拨出“专款”给孩子买零食。家中的食品、电冰箱里,几乎放满了孩子的食品。父母每月平均收入350多元,可仅孩子零食花销一项,就得近百元,这还不包括孩子爷爷、奶奶为其买零食的开销。
按理,丽丽每天吃这么多营养品,其身体必然强壮。可孩子却经常厌食,动辄疾病缠身。刚送幼儿园那阵,孩子吃不惯集体灶,阿姨连哄带吓才勉强吃上几口。经过一段“饥饿”磨练,丽丽才逐渐有了胃口。自断了父母那些饮食“添加剂”,丽丽竟茁壮起来,体重还增加了几斤。
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使自己的子女能吃好,喝好,确实费尽了苦心,而且不惜节衣缩食,购买名目繁多的营养品。据了解汉中市某家属区20对父母每月平均收入310元,但用于给孩子买零食就花去了43元。一位母亲说:“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吃好点算不得什么,父母挣的钱,不给孩子花,又给谁呢?”
服装消费
11岁的明明,父母是个体户,前些年他们家居偏远乡村,仅靠卖粮度日,经济皮为拮据。这几年,他们赶上了好政策,举家迁到城里,办起了一个火锅店,生活水平很快跨入“小康”。有了钱,他们就绝不亏待儿子从来不让孩子穿无甚名气的服装。可不,60多块钱的“利派”书包,全套李宁运动服,刚上小学5年级就骑上了600多元的山地自行车,平常兜里装上两三张“大团结”算不得啥,同学们都叫他“大款”。
像明明父母这样的富户,虽然为数不多,可当今孩子讲究穿着,已成为令父母们摇头的问题。星期天去朋友家,见其衣橱内挂满了女孩子的衣裙。有喇叭型的,有背带式的,有蝴蝶状的,红的,白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应有尽有。简直像个服装商店。孩子的写字台上,还摆放着10余种化妆品。朋友见我看着这些东西发愣,解释说:“孩子一见别的同学穿衣,化妆打扮,就闹着要。我们没办法,只得满足她。唉,就这么一个孩子,拿她有啥办法呢?”
生日消费
近几年给孩子过生日已成时尚。到了这天,孩子都要邀请自己的同学、小朋友,或在家里,或去餐厅,庆贺一番。
佳佳今年12岁。6岁以前,父母给她过满月、百天、生日,她都没有记忆。可自从上了汉师附小,同学们经常邀请她去家里吃饭,理由只有一条,庆贺生日。于是,每逢她过生日,也要照章办事,回请她的同学。她的生日,父母记得清楚,她更是牢记不忘。每年新日历上墙,她首先在自己出生的日期上划上醒目的符号。到时必然“高朋满座”、鱼肉之席不在话下。据对20家父母调查,给孩子过生日的就占57%,且生日花销均在百元以上。来庆贺的孩子们
都带着10元、20元礼品,没有一个空手的。
(高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