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国营建筑企业效益低下探源及对策张振光
目前,全国大中型企业亏损面占2/3,就其设备和技术实力却远远优于个体和集体,但为何普遍缺乏活力,效益不佳呢?从我们这个建筑施工企业看,原因有四:
一、价格极不合理。预算价太低,计划利润甚微。说把企业推向市场,但实质上企业并没有“四自”的权利,企业无权给自己产品定价,优质不能优价。合同上用户要优良工程,但很少按优质工程给钱。
二、竞争不平等。国营企业要担国家各种税收上交利润,又背离退人员的生活重担,百万元的工程任务,压价20万,集体、个体敢干还赚钱。而我们国营大企业就不能揽。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纷纷在招投标中盲目压价。去年我司承担的项目平均压价3.5—4%,仅此一项年净损失175万元。为了找口饭吃,我们任人宰割,还得委屈求全。而招投标市场不正之风严重,行贿受贿普遍,我们国营企业到嘴的肉常被别人抢走,更是雪上加霜。
三、管理不善。企业内部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不少企业职工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内部治安管理不严,企业财产、材料被盗丢失也影响着企业效益。
四、包袱太重。我司仅3000多人,企业每年要支付近260万元离退职工工资、劳保基金,收不付出。另外,政策性增资补贴加大,平均每年100多万元,而工程款拖欠越来越多,清理三角债前清后欠。我司至目前拖欠款近一千多万元。企业还要承担银行的利息,造成资金十分紧缺的局面。职工常年在外奔波,工作环境艰苦,年人均收入才2300元左右。目前,物价较高加之房改买房,职工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如何在逆境中奋起,改变国有企业现状?
一、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要调整产品部分价格,保证企业有合理的收益。据建设部的调查,现行的建筑产品价格低于合理价格的20%以上,其中人工费和管理费被压低14%以上,这种状况应当改变。要整顿建筑市场,使其科学化、法规化,堵禁贿赂现象,制止盲目压价,力求招投标做到公平竞争。
二、注重提高企业内在素质。企业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兴衰,素质集中表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面对市场竞争,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素质,这是提高企业素质的关键。要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这是提高企业素质的前题。还要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素质。
三、完善企业承包制,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实行承包制过程中,企业向政府承包,基数包死,承包期尽量长一些;企业内部分配要克服大锅饭现象,按贡献,大小、劳动强度高低、岗位技术强弱等进行分配。在落实承包制的同时,企业还应发展第三产业、如餐饮业、信息咨询业等等。国有企业有了第三产业的补充,既能减轻身上包袱,又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为省建七公司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