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主人翁地位的“变”与“不变”
——访全总书记处书记张国祥
傅志华 康哲
10月28日,参加工会十二大的全总书记处书记张国祥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如何理解、贯彻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很多职工感到自己成了企业的“雇佣工人”,“主人翁”似乎只是一种政治口号。
张国祥:工人阶级主人翁问题当然是政治问题,但却决不仅仅是政治口号。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问题的真正根源和根本依据在经济中,首先是所有制。是不是主人关键看所有制。
对“主人翁”问题,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国家主人和企业主人。作为国家主人的是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当然是国家主人。说到企业主人,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成份单一,全民和集体都属公有,这个问题容易与国家主人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在这种条件下,对“职工是企业主人”要从产权特征上作具体分析。笼统提国家主人也是企业主人,是不妥当的。全民、集体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职工既是国家主人也是企业主人。非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从产权关系上讲,不能说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记者:那么,如何理解非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职工是“国家主人”这个概念?
张国祥:首先要明确,这些企业不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大环境下运行的私有企业,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条件下的补充性的经济成份。其职工虽不是企业主人,但他们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其国家主人翁地位决不能动摇。他们是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在这些企业里工作,其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和地位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把他们等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雇佣劳动者是不对的。
记者: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革劳动用工制度。部分工人对劳动合同制条件下“主人还要与企业签订合同”不好理解。对此您怎么看?
张国祥: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用工制度改变只说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具体管理方式上的变化,不是判断是不是主人的标准。实行合同制说明企业和职工可双向选择。这是一种比过去固定用工制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用工制度,它不影响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影响企业主人的地位。
记者:在企业里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既然我是主人,那厂长是什么?主人听仆人的还是仆人听主人的”……
张国祥:这也是理解上的一个误区。我记得,关于主人和仆人的说法来源于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的一段论述:社会公共事业和巴黎公社的官员是社会的公仆,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公仆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他是人民选出来的,人民也可以罢免他。可见公仆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为某个人服务。不能理解为全厂工人是主人,谁都可以使唤厂长这个仆人。
记者:您刚才提到,公有企业职工既是国家主人又是企业主人。有些职工根据这个观点认为自己既然是企业主人,那么企业就是自己的,可随意分配企业的财产。
张国祥: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应是和全民共享的,不是他们独有。国有企业不仅仅是本企业职工的企业,而且是全体人民的企业。当然,某个国有企业的工人跟不在这里工作的工人还是有区别,在企业里工作的全体工人有权占有、使用、处理国家给予管理的企业财产,而不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没这种权力。这里不是所有权问题。
记者:是不是还存在这样一种误解,以为我是企业主人,我说什么企业就得听什么。
张国祥:主人翁地位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集体权。它体现为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它民主形式,不可能是谁都以主人身份指使企业怎么干。职工主人权利的行使主要是通过职代会等民主形式去实现的。
记者:主人翁地位变还是没变要辩证地去看。您认为职工感到“变”的原因何在?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
张国祥:首先,新一代工人阶级队伍与五六十年代比发生很大变化,现在的工人文化水平高、视野开阔。以前,主人翁往往以“大老粗”形象自居,而现在是有文化、有思想的工人要求民主,要求主人翁地位。可现实中,相当多企业管理者缺乏民主意识,学习外国管理经验时只注重如何管住工人而忽视如何调动工人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其实,厂长经理负责制并不是要把工人管死。职工群众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与现实生活中非民主管理方式形成反差,干群关系紧张是当前企业中一个突出问题。另外,我们的党章、宪法以及企业法等都对职工主人翁地位作了明确规定,但实践中没有很好落实,有些人就是不执行这些法规,压制职工民主。这种情况谁来约束?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在这里受到挑战,而我们无能为力。所以,职工群众感到现实与理论、与法律差距太大,觉得主人翁成了“主人空”。
记者: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工会的基本任务之一,工会在这方面要做些什么?
张国祥:首先要从现实出发,通过党组织对党的干部和行政干部加强教育,使全体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观念。工会本身要积极参与有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工作,确保各项法规明确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工会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工会工作要求。基层工会的重点是搞好职代会及企业其它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