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金融秩序混乱现象透析
李培荣 叶业武
正常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银行资金营运顺利的前提。一个时期以来,混杂在改革浪潮中的一些残沙碎石搅起一股股“热浪”,波及到金融系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国家针对当前金融形势,及时采取措施整顿金融秩序。刹住各种“一窝风”,使金融形势明显好转。但为了防止其死灰复燃,在此,有必要剖析一下金融秩序混乱的主要表现形式:
超规模发放贷款,明暗形式兼举。随着投资热的急剧膨胀,银行超出上级行核定的信贷指标未经主管部门批准而发放信贷资金行为较为突出,且表现为明暗两种形式。明的是硬突指标,来个先斩后奏或是边贷边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暗的采用隐蔽手段和“大肚子”放款,即“月初贷,月底收”周而复始。超规模放款,冲击了信贷货币总量控制的闸门,违背了货币流通规律,影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也使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大幅度下降。贷款被挪作他用,以贷还贷,以贷还息,以贷还税,恶性循环。企业贷款难,银行资金紧,近期来一直牵连着银企关系,随之出现贷款被挪用、银行旁观装糊涂的情况,甚至行政干预强制企业挪用贷款。如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归还,便贷新还旧或用新贷款还利息,交税收。某粮站一次被强制挪用20万粮食专项贷款交还农业税,影响到该地粮食收购;某厂被干预用300万元技改贷款交还营业税,使该厂新项目不能投产,经济效益一蹶不振。银行默许企业多头开户,资金使用无法正常监督。企业开户须经人行批准,方可在专业行开立户头。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争存款,拉客户,企业争贷款,多头开户已是屡见不鲜,以致造成企业这家银行存款,那家银行贷款,既逃避银行扣收贷款,又使银行无法监督其资金运行情况。
货币回笼减少,现金体外循环加强。某县支行今年上半年投放货币3864万元,较去年增加2229万元。而企业随集资热的出现,大量商品销售现金不交存银行,坐支,超限额库存现金,且又以各种名目从银行套取现金,现金体外循环加重。
结算渠道不畅,压票压汇现象严重。自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各地金融机构约法三章,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金融秩序。但资金紧张并未得到缓冲,有些银行便置结算原则于不顾,以局部冲击整体。内部自设关卡,层层签字审批,不及时汇出企业汇款,对收到企业汇款不及时解付入帐等,直接扰乱了金融秩序。据调查,某县建行压票最多达600多万元,其下属办事处一次性压票40多万元。
乱设金融机构,冲击国家利率政策和信贷规模。一些似是而非的金融机构利率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以吸引客户为主,可以随意浮动。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不受法律约束。内部制度不健全,业务人员素质差、管理混乱、高息吸存,随意放贷,冲击了国家的利率政策和信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