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保健品大走笔
文/陈雪夫
一、营养保健品,家家都流行
有一种说法:“早上吃摊点,中午吃食堂,晚餐大改善,周末上厅堂。”不难看出这是针对城市人而言的。然而,就在城乡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营养保健品便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青年父母们迫不及待地给“小皇帝”买回各种口服液,恨不得立竿见影,使孩子们成为“神童”。品种繁多的“抗癌”、“滋阴”、“壮阳”、“健胃”的×××口服液大有市场,一些病人或家属兴冲冲地请回了“大救星”,数百元在所不惜。某大城市的一些饭店还推出中药大补食品,红的白的一大锅,炖在一起诱惑着许多人。随着消费者日益增多,给营养品市场带来空前的繁荣。据报载:目前,上海市有1000多种营养保健品在接受消费者的挑选。
据有关专家鉴定和分析,许多保健品“药”不对“症”,并非对人人都有作用,加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选购保健品要慎重认定。据某县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门统计,近两年来,该县境内查获“娃哈哈”、“人参蜂王浆”等假冒伪劣产品达120多万件。
二、营养保健品,广告真热闹
曾几何时,中国的报刊、电视、电台等宣传工具都在宣传营养保健品,其规模之大,用语之精良,的确扣人心弦。
一种据称能抗癌防癌的×××口服液的广告词是:“抒写了一代生命的奇迹”;一些“后来者”为了抢占市场,在广告上大作文章,或日:“宫廷保健验方之瑰宝”,或者说是:“最新现代科技的结晶”;这些保健品的功能就更丰富了;治疗癌症;防治各种疾病和健身;抗衰老保青春;增白、美容……反正,这些东西总是合你的口味,你想什么,就有什么,如若不信,请诸位留意广告。
1991年,名噪一时的×××口服液的广告说能防癌抗癌,一时间,顾客盈门,有买给家人滋补身体的,有的买了作为厚礼送人的……人人都在等待口服液见奇效。谁知道,一些癌症病人服下后,未见有啥动静,仍然去了“西天”。后来有专家鉴定,这种口服液内含成分只不过是从发酵豆腐渣中提取的类似维生素B的物质,对慢性萎缩性胃病有一定疗效,可广告上却说成能“抗癌防癌”,岂有此理!
三、营养保健品:假货或歪货
长期以来,国入以温饱为乐事,而对于营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况且大多数人基本的营养知识都没有,给“营养品”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五花八门的营养品纷纷上市,令人目不暇接,甚至上当受骗。
据报载,一些不法分子用开水加糖精和工业色素的办法,生产出了大批“人参蜂王浆”。城里不敢卖,就拉往各地农村集市上公开低价出售,从中牟取暴利。更有甚者,在一些城市,有人在公然收购“茅台”、“五粮液”酒瓶的同时,还四处收购“太阳神”空瓶,用它灌装假冒的“太阳神”口服液坑害消费者。除此之外,假冒“娃哈哈”、“青春宝”等营养液也“冲”进了市场。
1992年7月13日《中国消费者报》有消息说——
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派员到黄岩市、温岭县、苍南县市场共抽查人参口服液39种42批,竟然都未检出人参或西洋参成分。
《文汇报》也曾报道:……有64%的保健品凭着广告的媒介走进市场。在一次抽样调查中,仅2%的保健品具有广告上所说的部分疗效。
某女士怀孕后,到医院一检验,血色素偏低,花了数百元买了10瓶某口服液服下后,去医院一验血,血色素一点也未升上来。
此例还不算狠,只是没什么效果而已,殊不知,下面例子的“效果”就更“突出”了。
安微省某市女青年陈某因饮用高级蜂皇浆口服液时,瓶管发生爆炸,致使原视力1.5的右眼几乎失明,剩下的几支,经人戴头盔手套划割,无一不炸。据查,该产品标的是某中外合资滋补品厂生产,实际出自一个乡办企业。其爆炸原因是:由于生产时灭菌不良,致使发酵产生大量气体,瓶内压力增大,用机械力开瓶时,使瓶内局部压力增大而引起爆炸。
营养品不“营养”不说,还发生爆炸事件,令消费者胃口大减。
四、营养保健品,别误了孩子
时下,许多年轻的父母拿出钱来为自己的儿子“添食”,孩子的成长速度似乎很快,哪里知道,有许多营养品含有激素,可致孩子早熟。据有关医务人员对北京、南京、广州等10多个大城市调查表明:10岁以下的儿童服用各类营养液者占总数的83%,其后果则“泾渭分明”,有的成了“豆芽菜”,有的成了“胖冬瓜”。
某口服液名声显赫,一经广告便引来了无数消费者。经临床证明,它对小儿贫血、慢性胃炎、小儿免疫力低下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却不象广告中说的那么神奇无比。
专家们在忧虑:一些“健”字号口服液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导致儿童性早熟。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观察的16例早熟儿童,发现他们病前曾大量服用过“健”字号口服液。
著名儿科保健专家冯泽康教授指出: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让广大父母都懂得儿童需要的是足够的饮食,平衡的饮食。
五、营养品市场,打假治劣
曾在80年代,我国就刮起过一股“氨基酸”之风,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服用了大量的氨基酸粉或片剂,结果是:恶心呕吐,食欲大减,精神萎靡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天然氨基酸口服液”,用的是食品标准而不是药品标准……。
营养品市场的混乱状况令人担忧,并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卫生部长陈敏章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强调,要慎重发展保健营养品。中华医学会各专科主任及数十名专家,经过慎重讨论后,毅然联名向本届人大提案建议加强保健用品市场管理。并大声呼吁——打假治劣!
某县技术监督局在一次假冒伪劣产品展览会上,展览出假冒伪劣的“娃哈哈”、“人参蜂王浆”等10余种口服液,令观众痛恨不已。
质量万里行的大旗帜猎猎,打假治劣的号角响彻神州,已经敲响了营养保健品生产厂家的质量警钟。然而,禁止假冒伪劣营养品绝不是哪个部门的事业,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怀,对触犯刑律者要绳之以法。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广泛开展营养品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之能鉴别真伪,让真正的营养品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