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假如李岚清不会开汽车
最近出版的《今日名流》创刊号登载了一篇访问记,其中叙说道: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在第二汽车制造厂担任过计划处副处长、发动机厂党委第一书记。他是一个好学的人,在当时很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学习,掌握了英语和驾驶技术。一次,他随团去西方几国考察,美国一家公司正生产一种新式轿车,老板很是得意,介绍完毕,便请各位自己试试。当时参观的各位领导虽都是汽车行业的,但不知是不会开车,还是有所顾忌,却无人出来试车,气氛有些尴尬。李岚清同志站出来说:“我来吧!”这才打破了僵局。
试想一下,假如李岚清同志不会开汽车,当时的情况会如何呢?起码说,会贻笑大方,让外国老板叽笑我们派了些不懂行的人去考察。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为了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引进设备或者签订合作项目,眼下出国考察的人是不少的。既然是考察,就必须考究其长之所以为长,察看其优之何以为优,这对一个外行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唯有行家里手,才不至为表象所蒙蔽,而能探幽入微,进入实质,把握要害。
不可否认的是,而今出国考察者,是颇有一些南郭先生的。他们凭着某一方面权力,搭车出国考察,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圆一圆出国梦,领略一下异域风情,在人生的旅程中添上一段让人羡慕的历史。
如果仅仅是为了圆一圆出国梦那损失还能想见,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出国考察者不懂装懂,打肿脸充胖子。因为能够搭车出国考察者,往往是处于一定位置,说话颇具影响,甚至能拍板决策的人物。他们觉得自己既然肩负出国考察的使命,总得有所成就。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不免决断失误,引进不适用的设备,确定不适宜的项目,照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种种域外经验,那损失就更大了。
但愿出国考察者多一些行家里手,不至被外国老板将了军,更不至让国家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李念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