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6月25日
第3版
03

“得罪人”的辩证法

汝斌

说起来谁都不想得罪人,但作为管理者的班组长,有时却不得不“得罪人”。根据实践,我认为“得罪人”也有辩证法。

其一,抓“刺头”,扼乱头。个别班组会有那个别“刺头”,搅得班组长不好管理。你越害怕得罪他,他似乎越得势,搞得你时常被动。我刚当班长时就碰到这么一位“刺头”:文化低、素质差、干什么都由自己的性子来,单就分派任务,就让人头疼。每次他都挑好干的、轻松的活路,稍不如意就跟你闹别扭。为了不得罪他,几乎每次派活都尽他挑。次数多了,其他同志自然有意见,也有拈轻怕重的表现了。我一想,不行!长此下去不得罪他就得罪了大伙。于是又分派任务时,我按人员状况一视同仁做了分派。他不接受,又喊又闹。我也态度很强硬:“你不愿干可找车间另派,但我这班不考勤。”之后,我再没为分派任务犯难过。

其二,掐“苗头”,抑制众想头。上三班倒的人都知道,后夜班到了四、五点钟的时候人特别容易困倦。尤其是间歇性操作,着实令人难以控制那亲密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我们班的同志责任心较强,能够在十来分钟的间歇中清整产品,准备原料,精力不减。不巧,外地调来一女同志,原没上过夜班。第一周夜班她已数次打盹,第二周夜班中她竟爬在操作台上眯糊、产品也不清整了。我除及时提醒她操作外,没好意思说她。谁知她不以为然,“眯”不知返。这种时候,瞌睡是个“传染病”,其他同志见状,也是哈欠连天。意志薄弱者竟也爬着眯上了。这还了得,间歇时间是有工艺要求的,超过了要影响产品质量。再说,迷迷糊糊的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我当众批评了她。她虽不高兴,可大家却恢复了精神,生产状况良好。

其三,敢罚敢奖赢人心。罚是得罪人,奖有时也会得罪人,而奖罚得当,往往为的是多数人。我们班决定提高正品率所分奖金的基数,按指标线上下而奖罚的头一个月,个人生产正品率统计出现了极度悬殊的局面,大部分人略超指标线,只有一人高出7个百分点,另一人却低了12个百分点。这可让我犯了难:奖吧,那个人的奖金要高出众人许多,害怕众人心理不平衡,影响情绪;不奖吧,那个人积极性受挫,干好不见“好”,谁还愿干好?罚吧,这位没了奖金又要贴工资,这个“惹不起”的主能干吗?不罚吧,姑息了这位,大家吃亏。权衡利弊,经过认真摸底、说服,我按规定既罚又奖。大伙见我真格兑现,鼓起了赶超的劲头,被奖者保持了积极性,受罚的被大家的解劝和严格质量的行动所感化,全班整体正品率大幅提高。

得罪个别人而避免了得罪多数人,用咱们企业的话说叫“低投入高产出”,有什么划不来的?望同“僚”们乃至领导们为了搞好工作要敢于“得罪人”,何况那些被“得罪”的人,久而久之,见你是出于公心,他是会理解你,直至支持、拥护你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