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7月19日
第4版
04

生活调色板

编辑的信

文/老柯

某日一笔友不无妒意地拿我打趣:怎么给你来信的净是女编辑?我顺口胡支了一句:女人是水嘛!而老柯者,木也,自然木以水而兴旺了。

当然这话纯属“逗你玩”。这几年鄙人胡乱涂鸦些杂文,随笔之类玩艺,浪迹报林以期侥幸,赚回几条烟钱。而“活”余稿者,虽以女编辑居多,但亦不乏男性同胞。比如曾编发过我不少稿子的一位副刊编辑小姐,日前南下闯荡江湖了,接手的编辑近日惠函约稿,一番美意盛情道毕,特又声明:本编辑系男性公民云云,并以男性的坦诚爽直,要求在下今后把稿件的文字写齐整一点,以便于排版时计算字数。遭此棒喝,在随后所寄的稿件中,遂不敢疏懒自居,耐着性子循“行”蹈“格”矣!常常,读女编辑的来信,便一身放松,透过那儒雅文秀的文字,你享受着缪斯女神的爱抚和美丽。像一位晚报女编辑,调到一家日报负责编文艺副刊版。承蒙不弃,寄来一封信,对我的一篇稿件表示甚为欣赏,并解释之所以被她压了下来,是想留在日报发刊时用。不消说,读这类文字,其快慰惬意之情,自是挡不住地流遍全身的四肢百孔了!当然,女编辑中也不乏丈夫气概者,这往往从一纸龙蛇,电报式的简捷明快的用语中,即可读出的。至于比较熟识的女编辑,那“请赞助一篇随笔”之类不拘礼节的附笔短笺,触目粲然,宛睹其容,俺老柯少不得豁出半夜光景,拔笔相助了。

有天从一本旧杂志翻出几封苍迹斑斑,泛黄变脆的信函。重读之下,一位慈眉善眼,带着中年知识女性特有的雍容气质的编辑老师,从记忆深处走来。数十年前,我投寄了一篇小说稿。不久接到这位编辑老师的信,说要到我处谈谈此稿的修改问题。我忙表示不敢当,便自己去了一趟编辑部。此后,信函往返,又折腾了几稿,终于通过可用了,孰料“政治气候”突变,此稿复遭夭折。那年月此类遭际无足为奇。那年月的编辑们偏出奇地认真负责,作者无拘有名无名,是老是新,均一视同仁,热情接待,甚至帮着作者重新构思。至于文字上的润色,提炼,更是“甘为他人作嫁衣”了。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写出什么有份量的作品,回报那一代编辑们——其实他(她)们个人并无需回报,支撑他(她)们的,实乃一种兢兢业业甚至是可歌可泣之敬业精神!捧读这几封已然属于历史的信函,我在慨叹历史的沉重中,更金贵那种沉甸甸的敬业精神。

其实投稿也是一种投缘。当今报刊林林总总,花花绿绿,不可谓不多且杂也,作者们谁又不希望幸遇“明主”,货卖识家呢?相比之下,“货硬对路”,能合乎编辑胃口就很重要了。说话间,接到北京一家报纸星期刊编辑先生的来信,且抄一段——“今天出差返京整理稿件,看到这里压了您两篇稿子,心中实在过意不去,故汗流浃背地提起笔来,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原谅我吧!……”

时值盛夏,暑气蒸腾。读此信,偏有清凉徐徐而来,真是美死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