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手心手背都是肉进了门就是自家人
国棉一厂真心实意为协议工办实事
本报讯 来自旬邑农村的十八岁姑娘李海娟,怎么也没想到她这个协议工会成为西北国棉一厂的先进人物,成为“火”了一时的新闻人物:广播有声、电视有影,一封家书和照片还占了厂报半个版。其实,对协议工来说,更多的好事还在后面。
国棉一厂这几年招进农村协议工200多人,她们来自农村,去去留留没个准,加之文化素质较低,干起活来难免不尽人意。但是国棉一厂却并未因此将她们打入另册,而是始终抱着“手心手背都是肉,进了门就是自家人”的思想,在人格上尊重、政治上引导、工作上帮助、生活上体贴,让她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咱也是这里的主人。
协议工一进厂,教练员分组承包,在生活起居上心贴心地帮,在操作技术上手把手地教,协议工在教练家看电视、吃饭成为寻常事。协议工跟班时,轮班党政工团就为她们办欢迎会、联欢会。协议工过节时,车间为她们开茶话会,协议工回家,各轮班长亲自送她们到车站,并带去贺节礼品。
协议工李金梅得了伤寒,轮班长见没有床位,搬去家中小孩睡的钢丝床,送来可口饭菜;轮班、车间还三天两头带礼品探望;工会组长常师傅家在远处,却天天搬来冰块为金梅降温,日日做好饭菜送到病床。检查、转院,每一次都牵动着轮班人的心。
喷织车间的协议工来自穷困山区,家里生活非常拮据,车间领导便带头捐款,一天里,为6名协议工捐款400多元。后得知大部分协议工家庭生活都较困难后,厂里一次拿出10万元,分发给全体协议工。
关心换的是同心,敬重换的是干劲。协议工们工作积极性高涨,出现了万米无疵布、出现了质量连月创零、出现了超产创纪录的大量人和事。企业由此又加大宣传力度,在精神上鼓励、在物质上奖励,出现了协议工与正式工比着叫劲干的大好局面。 (柯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