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口文/李国庆
当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历史嬗变之后,如今已进入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电子时代,逐步迈进信息社会。
有专家说:“1982年全球信息销售额为2370亿美元,1988年达到4700亿美元,预计到公元2000年将达到抑或超过1万亿美元。”
另据美国预测,“信息高速公路”将使该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一40%。
因此,“信息高速公路”逐步成为风靡全球的最大产业。
“信息高速公路”倍受各国推崇
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时髦说法。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其实就是高速计算机通讯网络,也是信息社会中巨大的信息传输及处理系统。它通过光纤或电缆把国家的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图书馆、大学、企业等以及家家户户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全国的计算机用户可以在办公室或家中利用其终端设备如传真机、电视、电脑终端等像使用电话那样方便迅速地传递和处理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打个简单的比方,你想去买一台CD机,只需仔细看一看终端屏幕上的“货架”。如果将镜头推近,连药品的说明书都可看得清清楚楚。你还可在瞬间从这间商厦转别家商场,无论是远隔千山还是万水。
又如你未能亲去参加一场理论研讨会,那么你坐在家里参加电视会议即可,可以把自己的构思展示给与会者,共同讨论修改。
正是基于如此众多的优越性,世界各国均将“信息高速公路”视作下世纪经济腾飞的“筹码”所在,竞相不遗余力地将此项活动轰轰烈烈地付诸实施。
近10多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电信通信网的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等方面接连实现跨世纪的突破。
美国去年初便大张旗鼓地宣称将耗巨资兴建“信息高速公路”,并将之视同与肯尼迪时期的航天计划一样重要。他们在追求电信通信领域“霸主地位”上求突破,运用大容量数字化光通信系统将政府、电视台、电话局、科研所、高等院校、图书馆、企业商业机构及个人电脑机构联网,使过去不少难以想象的科技难题迎刃而解,让幻想成为现实。
英国本已处于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但仍宣布将投资100亿英磅建成公众“信息高速公路”,以通向全国各个领域,发挥最大的信息能量。
欧共体在1993年12月公布的德洛尔白皮书中,建议开发“欧共体信息高速公路”的庞大项目,他们准备在今后10年内投资9000亿法郎兴建“信息高速公路”。
前不久出席第一届世界电信发展大会的代表,就发展中国家通信落后已成制约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呼叮国际社会应予以普遍关注,并从各种不同角度以切合实际的补救措施。
与此同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中,代表们还要求在2000年前促进世界各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电信业的计划及在资金方面予以特别照顾。
目前,“信息高速公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巴西、新加坡、韩国、法国等欧共体国家亦不甘示弱地纷纷出台了类似计划。
中国“信息高速公路”走向世界
信息作为中国一个新兴的第四产业,其发达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反映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
由于起步较迟,中国的信息产业同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相比,大约落后了20多年。1991年,全世界信息服务业产值达2030亿美元,而我国信息产业只有几十亿人民币。
另据估计,我国每百元国民生产总值的信息含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专家们多次指出,我国信息业存在着许多问题:信息服务业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的采集和传递没有形成规范和制度;信息流通不畅,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闲置;信息加工手段落后,90%的信息处理尚未电子化…·
当然,在如此巨大的差距面前,中国也有许多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工程”。
如我国电信网技术装备已发生了质的绎变,“八五期间”全国建了22条长3万公里的光缆,按照规划“九五期间”将再建纵横各9条光缆。届时我国大中城市将建成以光缆网为主的数字干线传输系统,其主体装备将达到或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
又如属于高新技术的有线电视,80年代中期始我国就开始在国内各大城市大规模建立有线电视台站,至90年代初期已初具规模。目前已进展到应用改造阶段,上海等城市已在着手做电话线与有线电视电缆线的合并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将是建立公用数据网。
再如国人信息意识的觉醒,为开通“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有关部门截止1992年底的统计,全国有信息咨询企业与机构4万多家,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注册资金82亿元。而湖北省110名农民依靠自筹的26万元资金买回了40多条信息,加工后净创利润400多万元,让诸多国人为之振奋、仿效。
值此我国发展信息产业优劣并存之际,如何加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亟待解决课R题!
因为,若不抓住机遇,跟踪这一国际新动向,中国将难以同国际接轨,势必落伍。最主要的是今后外商到中国投资,注重的将是看是否有信息高速传输网,这是衡量投资环境的重要条件。
担任济南大学经济学教授的金建,是国内唯一的信息经济学博士后,他不止一次地强调,目前全球电子和信息硬件产值已近9000亿美元,软件市场销售额约1200亿美元,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关注其发展趋势,把握机遇,迎头赶上。
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电子信息推广应用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宋健肯定了在我国逐步建立电子“信息高速公路”的提法。邹家华副总理也表示非常关心。
3月20日,来自我国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学专业的一大批专家共商“信息高速公路”之大计,群策群力组成联合舰队联合作战。
受中国科学院委托,中科院院士、著名电信专家叶培士和陈俊亮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具体地提出了我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分两步走的战略方案。即第一步到2000年初步建成国家高速信息网的骨干网;第二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国家高速信息网。
目前,为配合进行“信息高速公路”工程,我国正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三金”工程。其一是与居民有关的金卡工程,即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尽快开展电子货币工程,在全民中推广使用信用卡,第一步在全国大中沿海城市3亿人口中10年内推广使用金卡;其二是与贸易行为有关的“金关”工程,即部署建设外贸业务相关的海关总署、中国银行、国家税务局等众多专用网实行联网,用EDI手段实行国内贸易信息化;其三是有关建设我国“信息国道”的“金桥”工程,即部署建设国家公用信息通信网。
“信息高速公路”赋予的市场机遇
高速信息网络不仅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市场构成,更多地影响着市场的需求水平。对此,我国各部门、企业已不能坐失良机,痛失“钱”程。
因为当今日益红火的公关活动和名牌战略,都日益密切地依赖高速信息网,而且人们的人际交往等也日益需要便捷高速的信息网。
当然,我国“信息高速公路”“三金工程”的实施,还将给许多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机遇。
例如若在中国100个大中沿海城市普及现金卡,每个网点平均需要10台计算机终端或商业收款机,那么中国未来10年内将需要1000万台计算机终端和商用收款机。由此推算,今后10年中,“金卡”工程就会使中国计算机市场在2003年达到2000亿元的总额。
不仅如此,和“金卡”使用过程中相应配套的设备还有自动提款机等,以每台提款机10万元计算,就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自动提款机市场在等待我们。加之网络板卡、软件、通信线路……仅“金卡”工程在未来10年内至少给中国电子、计算机市场增加4000亿元人民币的容量。
诸如此类为“信息高速公路”服务的“工程”仍然很多,为国内企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ZBM、AST等外国厂商已瞄准上中国的此类市场。对此,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坐失良机,白白地将金钱机遇拱手相让。
据悉.《发展中国高速信息网的对策》大型咨询报告正在加紧实施,将为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