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8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寻找镜头中的世界 “宰、砍”何时休? 碧湖泛舟 外国幽默 赛场上向命运挑战的人 图片新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寻找镜头中的世界

文/党晓绒 摄影秦小平

西岳华山,以她奇险峻秀的风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游客,也以她“天下第一险”之特色令许多人望而却步。可有一个人,他已上过36次华山,而且专挑风霜雨雪的日子登山。他叫秦小平,是黄河工程机械厂的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

1980年的一天。乘火车回家休假的秦小平在车箱里买了一本精美的《大众摄影》作为消遣。可翻着翻着,这位正在为工作不如意和业余生活的单调而苦恼的普通工人,脑海里渐渐有了一个愈来愈清晰的设想——搞业余摄影。从此,小平便整天揣着那本《大众摄影》,一有空闲时间就仔细研读。那年春节他在咸阳市新华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卢施福黄山风光作品选》受到启示,使他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奋斗和追求目标——借在华山脚下工作之便钻研华山风光摄影。

“自古华山一条路”。可秦小平第六次登山是从华山的“第二条路”登上的。那是一个炎热的酷暑,他邀了一位同事带上洋镐、猎枪、食品和器材等十几公斤重的物品出发了。他们从华山背后的黄浦峪开始,一边开路,一边登山,沿着峭壁一步步攀援,有时好不容易攀上去却又险些掉下来。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他们成功了,秦小平以独特的角度拍摄了《华山雄姿》等好照片。

1990年春节,妻子和女儿回家过年,他又照例去登他的“雪”山。石阶、保险链和本来就极浅的脚窝被雪严严实实覆盖着,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根本无法分清哪是悬崖哪是路。秦小平硬是靠身体把住探到的铁链,用手当扫帚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找到拍摄点后,他爬在雪上,两只胳膊深深地嵌入雪中,拍下了那张《下棋亭》,把酝酿已久的感情整个倾泄给那迷人的镜头。

搞摄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尤其是件苦差事。秦小平把每月的工资除留下生活费外全都买了胶卷、添置了镜头、放大机等设备、器材,常常还把吃早餐的钱也搭了进去,业余时间、节假日,他不是背着相机上山练习拍照,就是在家看摄影书刊。到了晚上,就一头钻进他的简陋的“暗室”冲卷、洗相。

他试着把那幅还很幼稚的作品《眺望南天门》投往《陕西青年》杂志,居然被刊用了。从此,更加疯狂地迷上了华山风光摄影,而且不顾囊中羞涩, “玩”起了更加昂贵的彩色摄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拍摄的一幅彩色反转片《华山聚仙台》被《陕西画报》封底刊用。1984年,他被调入黄河工程机械厂专门从事产品广告摄影。从此,他一边钻研广告摄影,一边从理论和技巧上为他的风光摄影进入深层次而做准备。秦小平常常思考的同一个问题是:如何突破自己?

他拍彩色风光片开始追求一种冷暖调对比强烈的效果。一些摄影家见到那组色调鲜明的照片时,禁不住扼腕惊叹,这调子美极了!

1991年,秦小平很快转入用彩色片拍摄灰色片的探索和尝试,追求一种类似于黑白色调的效果。这年拍摄的作品以《苍龙岭》最成功,那油画木刻般的风格,独到的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博取了专家们的欢心,赢取了“中国华山摄影大赛”唯一大奖。

最近,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专门派记者找他为出版华山专辑筹片。一次竟从他的作品中选走了20多张华山四季的风光片。

今年38岁的秦小平已被吸收为陕西省摄影协会、陕西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今年第一期《中国摄影》杂志用整页独幅的版式刊登了他的那幅力作《苍龙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