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县城今昔
……1924年一个冬夜,佛坪县县长遭土匪绑架暗杀。次年,佛坪县城东迁袁家庄镇(即今日佛坪县所在地)。70年过去了,历经风雨飘零、世事沧桑的老县城旧址如今是何面目?前几日我们驱车探访。
老县城村如今归周至县厚畛子乡管辖,村长吕志诚说,县城迁址后,经济日衰,百姓大量外迁,到解放前夕,仅剩18户,人不足百口。这里海拔1700多米,无霜期仅90来天,加之耕作技术落后,到1978年人均收入37.41元,人均产粮316斤,远未解决温饱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给老县城带来了新的转机。1978年,周至县投资在这里建起了小型水电站,1989年,西安市芦剑国副市长徒步考察了不通公路的老县城,提出了“渭水河盆地综合开发工程”。随后政府派来了水利、农业专家,扶持村民种植了地膜玉米,使亩产量由120斤增至700多斤。到1990年,人均粮食产量已达1500斤。
解决了位于太白山和光头山之间这个昔日县城居民的温饱之后,国家又投资建起了电视差转台,政府还扶持修建了部分特困户的危漏房屋,今年8月,简易公路开通,闭塞的山村敞开了大门。
走在村街上,两旁的武营文庙仓房监狱衙门校场戏楼遗迹,仿佛在诉说一段浓缩的历史,山民们古铜色面庞上的笑纹也似在证明了这座深山城池历史的演变与进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两句诗用在此地是最恰当不过了。(焦彦文 韩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