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历史(三)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振奋变革时期,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才的辈出。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面。他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孔子晚年删订了《诗经》、《尚书》、《春秋》。孔子的言行由他们的弟子整理成《论语》。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具有朴素辩证的思想,著有《道德经》。
战国时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的主张,互相展开辩论,这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等。
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甘德和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著作,后人把这两部书合编为《甘石星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记录的恒星名字800个,其中100多个恒星的位置已测定,书中还记录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战国时历法的最大成就是测定出了一年的24个节气,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还创制出计时用的仪器滴漏,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相当丰富。其中“风”是政府采诗官从各地搜集的民间诗歌,是精华部分。伟大诗人屈原创造出以抒情长诗《离骚》为代表的新体诗歌“楚辞”。《诗经》和“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十八)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