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唤醒浮夸这的良知
齐连声
最近,笔者遗憾地听到了这样一则消息,西北某县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上半年实现产值29亿元,全年可稳破60亿元大关,步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据有关人士透露,实际产值仅21亿元左右,水分有8亿元之多。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不少经历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在发政治烧的岁月,有多少人尝尽苦头,甚至搭上了生命。可时至今日,有些地方又开始出现浮夸现象:说假话、报假产量、假产值、假效益、假政绩,且有屡禁不止乏势。有的单位明明只完成一半任务,却说成“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有的企业明明亏损几十万、上百万,却月月报盈利;有的地区粮食明显减产,上报时却是增几百万、几千万公斤。在各种工作汇报、各种评比活动、各类考试考核,以至在考核干部、发展党员工作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浮夸的情况。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虚报,隐瞒,再不然是一高一低两套数据、各有各的用场。其目的在于:骗取官位、信任、荣誉和奖励。
浮夸是一种政治上的腐败行为。经济要发展,事业要进步,都只能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只能脚踏实地地去干。胡吹虚夸势必会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势必会导致决策失误,酿成“泡沫经济”和“虚伪政治”,造成经济和社会混乱。同时也会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会毁掉一批干部。总之是既害国害民,又害自己。
浮夸之风盛行,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头,在于一些领导同志喜欢听好的,简单地“以数字论英雄”,不调查、不研究,下面怎么说就怎么信,听到成绩笑,听到问题跳。久而久之,高高在上的、糊里糊涂的、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必然孕育出形形色色的“虚绩”。这是表现在思想作风方面的表层问题,要说其实质,还要看到一些干部的思想道德品质问题。有的人为了保个人的“乌纱帽”,为了个人的升迁和荣誉,打着为本地区本单位评先进、争荣誉的幌子,暗示、默许甚至公开授意、怂恿下面虚报、谎报,不择手段地弄虚作假;在加快发展呼声日高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同志为了急于求成,超越本地实际,制定高指示,层层向下压,虽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客观上却起到了逼迫下级造假的作用。
坚决反对和根除浮夸之风,首要也是最根本的即对各级干部普遍进行一次党的宗旨教育,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真正使他们树立起为民当官的思想。为了人民的事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官。要正确对待成绩和问题,不好大喜功,对成绩不夸大,不缩小;对上既报喜,也报忧;对下既听好,也听坏,实事求是地看待一切事物,扎扎实实地去做工作。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不断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克服一切形式主义的思想作风。这就要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不图虚名,不空喊口号,不摆花架子,在开会、作报告、发文件、作总结、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等日常工作中,都讲求实效,决不让耍花枪者得实惠。对弄虚作假者,不但要给予批评,而且要严肃处理,该曝光的曝光,该处分的处分,严重的还要绳之以法。当前,值得警示各级干部的是,要防止急于求成思想作风的滋长和蔓延,看问题,办事情,搞建设,都要从国情和当地实际出发,既不盲目超前,又不做群众尾巴,在把握好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
遏制和根除浮夸之风,是全党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应当从各级干部入手,采取治表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在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的同时,切实加强全党的优良作风建设,形成一整套务实机制,造成一种让浮夸者无机可乘的氛围,并促其从昏醉中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