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07月04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市场监督不是稻草人 难堪的一夜文/袁瑛 图片新闻 中国有个汪精卫苏联也有苏奸队 打麻将的学问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市场监督不是稻草人

魏雅华

中国的消费者们,饱受了市场欺诈之苦。你若上街买货,必须先学会一整套的反欺诈知识。先从反质量欺诈学起,识别商标、鉴别真伪。到反价格欺诈,你得先到处打听行情,了解到这种商品的真实价格,才能与商贩们的漫天要价来就地还钱。你还得学会反计量欺诈,学会识别各种计量器具,并熟知各种计量器具的作弊方法,以免在最后一关上功亏一篑。

我们并非没有专门的市场监督机构,我们制定了一条又一条的法律、法制、政令,然而我们的市场监督还是那样软弱可欺。

莫非我们的市场监督真的是稻草人?

反暴利法——稻草人手中的蒲扇?

1995年春节,一派喜气洋洋。

尽管1994年物价涨幅高达26%,但工资涨幅33%,市场仍是一派生机勃勃。人们欢欢喜喜地想过个好年。市场供应十分充实,五光十色,应有尽有。尽管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然而夏季的蔬菜却琳琅满目。鲜红的西红柿,带刺儿的黄瓜,尖尖的小辣椒,青青的绿蒜苔,白生生的大蘑菇,让人目不暇接。我看那韭菜鲜嫩,便随手提了一大捆,一称,1.5公斤,每公斤3元,贵是贵了点,可过年么,贵就贵吧。4.5元,买了回去。那天是农历腊月28日。第二天;我妈说,韭菜不错,再买一点。我去市场一看,每公斤竟涨到了9元!我昨天4.5元买的韭菜,今天得花到13.5元!第三天,韭菜竟涨到每公斤15元!我问小贩,小贩说,是批发价涨了。

经过调查证实,韭菜市场供应充分,菜农的售价从0.8元上涨到1元,(市斤),而批发商们哄抬物价,从1元抬到了3元、4元!

腊月三十日,韭菜价再次回落到每公斤4元。不法商贩大捞一把,趁着春节,将上帝们狠宰一刀!这一刀,砍得不轻。过年,谁家不包饺子,谁家不买韭菜?仅韭菜涨价一项,不法商贩至少赚了上千万元。

1994年12月3日才颁布的“反暴利法”中有十分明确的《细则》,《细则》对构成暴利行为的尺度作了明确的界定。叶菜类批零差价不得高出定价的55%。而1995年元月28日,批发菜商们至少赚取了200%的暴利!然而,时至今日,并没有听到哪个蔬菜批发商受到了《反暴利法》或是《查处经营蔬菜、猪肉牟取暴利实施细则》的制裁。

1995年春节,市政府对猪肉的最高限价为每市斤7.5元,然而1995年2月28日,笔者对市内7处猪肉销售市场调查的结果为:8元、8.5元、9元,最高为9.5元。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每市斤7.5元的猪肉!

在《反暴利法》和《查处经营蔬菜、猪肉牟取暴利实施细则》中,都明确规定,“凡超出市政府限定的最高限价者,都属于暴利行为”。然而,时至今日,仍未见到哪一家肉店因此而受到制裁。

《反暴利法》,你真是稻草人手中的蒲扇?

质量欺诈

至于说到质量欺诈,在今天的消费品市场,更是防不胜防。现今的中国人,谁不饱受“伪劣假冒”之苦?尽管,打击“伪劣假冒”已经打了许多年,“伪劣假冒”却依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伪劣假冒”已经成为中国一大公害。为了打击“伪劣假冒”,中国已大大加强了各级技术监督局的职能,并为各级技术监督局设置了市场稽查队的机构,但无论人力、物力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伪劣假冒”已经猖獗到了如此程度: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名牌不被假冒,几乎没有一种畅销商品不被伪造。连在武汉视察工作的商业部长,也领教了“一日鞋”的滋味。不要以为“伪劣假冒”是世界性的商品市场难题,无论在日本、美国、西欧,甚至韩国,你都不会碰到这样的事。这才是真正的“购物天堂”。你闭着眼睛去买,保证你“货真价实”。这是中国的土特产。

计量欺诈

石油液化气国家规定的标准是每缸15公斤,误差士0.5公斤。

然而供应最好的国营煤气公司,装得最好的一瓶也只有12公斤,而大多数供气点供应的石油液化气,每缸仅9~11公斤,居然还有查出5~7公斤的。在这件事上,各地情况都差不多,技术监督部门明知不妥,却也无能为力。

想要解决计量欺诈,并非一件易事。

试举一例,我国市场的猪肉价格,普遍在每公斤13~15元之间,按照国家规定,每公斤价在6元以上的商品(6~30元),4~25公斤的秤,误差不得超过10克。而10克在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肉市上的杆秤上根本没有刻度。

杆秤的作假,防不胜防,这种已经沿用了上千年的原始度量器具的换代,势在必行。

面对如此现状,技术监督部门力不从心。

希望与期待

不能说我国的市场监督机构是软弱无能的,他们作了许多工作,很辛苦,也很努力。在许多方面也很有成绩。比如西安市的出租车,十年前,西安市的出租车宰客天下闻名,来一个宰一个,不打计价器,宰你没商量。其结果是,全市仅有400部出租车,还拉不上客。十年后,西安市的出租车已多达8500部,而生意十分红火,仅春节前后的十天左右时间,便运送旅客多达250万人次,平均每车每天收入400~500元。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严格的市场管理,不会导致市场的衰败,恰恰相反,严格的市场管理只会使市场更加繁荣。

再如,1995年3月,西安市针对市场金银珠宝合格率低的状况作出规定:严禁没有市技术监督局检验合格的(质量、计量),不具备检验合格证的金银珠宝出售。像这种措施是深得民心的。

我们曾经读到过一家国外的服装公司,在北京就地收购地产服装,贴上自己的商标,冒充进口名牌高档服装出售的新闻,此事被披露后,许多涉外事务的律师说,这样的事若发生在国外,不但公司会倒闭,还会被罚得倾家荡产。这家外国服装公司何以敢在中国这样作?是欺中国市场监督的软弱和无能!

当然,市场监督的软弱未必就是市场监督机构的软弱,二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等同。但无论如何,这一现状是令人忧虑的,我们必须认真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尽快地扭转这个局面。

中国的市场不应到处是雷区!

市场监督不是稻草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