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铭
文/单修治
章铭:曾长期担任毛泽东同志秘书的田家英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写了一首情挚意笃的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酒饭膏梁颇不薄,愧对万家百姓心。”并将诗刻在图章上,时常自勉。
桌铭:鲁迅少年在三味书屋就读时,在课桌上刻一“早”字,鞭策自己一生勤学、好思,奋进不息。
镜铭: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严格要求自己的生活和做人。
筷铭:建国后任过陕西省省长的赵寿山,在“九·一八”事变后任汉中绥靖区司令时,赠送所属部队每人特制筷子一双,上面烙印着他亲笔写的“每饭莫忘国难,举箸须念民艰”以增强官兵抗战救国思想。
墙铭:朱光潜在香港大学教育系读书时,在墙上写了4个字,即“恒,恬,诚,勇”。恒,就是恒心,毅力,忍耐,执著,无论做人做事都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恬;就是恬淡,简朴,克己持重,清心寡欲,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诚,就是诚实、诚恳,心如明镜,襟怀坦白,不自欺,不欺人;勇,就是勇气,志气,人要有进取精神,搏击精神。
座右铭:东汉崔瑗是个孤儿,但他志向宏大,写了一段文字,放在座位的右边。他写道:“不道人之短,不道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然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湟贵不淄,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欲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正因为这样,崔瑗后来成为一位修养极高而且非常清廉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