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6年08月03日
头版
01

“无害”变有害

——来自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场的报道

本报记者柳江河 实习生李语实

1995年8月,经反复论证、投资2000万元、占地1100亩、总容量4900立方米的西安江村沟垃圾场启用。有关部门称:这座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垃圾场可用50年,填补了西安市无害化垃圾场处理的空白。然而,时隔才半年,对其下游群众来说,“无害”变成了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被严重污染。

5月29日和7月11日,记者先后两次随同有关专家、学者从江村沟垃圾场下游的神峪寺沟出发,沿沟而上,作实地考察。在肖家寨,记者看到沟底的两个水坝,其下游的水已变成深绿色。化验显示:人畜不能饮用,只能浇灌。水坝上游的水已变成黑色,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有关部门已向当地村民赔偿7000元养鱼损失费。当地村民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喝沟里的水,垃圾场建成不到半年,水就喝不成了。”

为了解决该村近千人及牲畜的饮用水问题,政府又投资40万元,在村里打了机井。一农民说:“这机井的水有股咸味。”

该村上游还有一个水坝。昔日,这里鸟语花香,鱼翔浅底,是垂钓的好去处。可如今已是一潭黑水,旁边的树都死了。这里有座废弃的抽水站,里面设备荡然无存。一直延伸到水坝的抽水管道也锈迹斑斑,有几处断裂。以前村民抽坝里的水饮用、浇地。自从水变质后,这座抽水站再也没能开动起来。

再往上走,就是江村沟垃圾场。在沟底,貌似干枯的草皮,踩上去却是湿漉漉的,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由垃圾场向下游流去,水是深褐色,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上飘浮着的白色泡沫。同去的水文地质专家、西北勘探设计院总工程师彭进福摇着头感叹道:“污染太严重了!”

在垃圾场的下方,淤积着一潭泛黑发臭的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向下游哗哗地流个不停。垃圾场下面埋的导泉水泥管道流出的水已变成褐色,可以清楚地看见导泉管道错位,垃圾及水从错位处渗漏下来。垃圾场产生的有害气体(沼气),通过十几个通向表层的盲道,也不经任何处理,自然释放到大气中。垃圾场的四周,也没采取隔水防护措施。前去的专家、学者看到这种情况,十分气愤,认为这是在犯罪,是在污染环境,是在危害子孙!

江村沟垃圾场的办公大楼却有另一番景象:楼前碧草青青,新栽的花木枝繁叶茂。典雅的办公楼内,楼阁亭台设计得错落有致,新颖豪华。垃圾场副场长杨俊鹏介绍说:这个垃圾场是采用日本国协立集团提供的资料而建的,每天能倒100卡车垃圾,计划投资4000万元,还有个二期工程。随后他说要开会,让资料员马雁介绍情况。

我们问:“垃圾场渗出的污水如何处理?”

马雁说:“我们把渗出的污水抽上来,泼撒在垃圾堆上,采用自然蒸发、垃圾吸纳的方式处理。西安地区雨水少,靠自然蒸发是可以的。”(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